莫谷宣的状态不是很好,不过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让她无意中说出了朝中的变局……
直到四更天,莫谷宣才支着额头极缓慢地说完。
赵羡词却一直神经紧绷,将莫谷宣说出来的没说出来的理了理,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大概。
朝廷没钱。太上皇开始,王朝初立,留下的就是一个饱经战乱的国土,这种穷困的状态持续了好几代,直到今朝才稍微有了喘息的空间,银钱勉强富足。
所以当初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帝,才能凭借长公主留给他的百宝楼一举登上皇帝宝座。
但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皇上以为百宝楼的成功得益于皇室赋予的特权,如果没有皇室作为背后支撑,百宝楼根本不可能一夜崛起。所以,皇上认为,只要自己支持,钱袋子就不会空,至于谁帮他往钱袋里捞钱,似乎并没有那么要紧。
再加上那个替他守着钱袋口的人,还以卑贱的贱民之身觊觎皇室血脉,那么,弄死一个看门的也不过是碾死一只蚂蚁那么简单,无足挂齿
皇帝没有料到,看门的赵自省死了后,钱袋子就在几年间迅速收紧。而他姐姐也心灰意冷,在自己的授意下远嫁而去。他成了孤家寡人,又放不下已经到手的巨额财富,只好竭泽而渔,拼命模仿赵自省和刘润月的模式,却只像其形,未得其神,以为只要让公主管辖,就能重现以往的辉煌。
可惜,这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莫谷宣无力挽回百宝楼的颓势,经过这几年的苟延残喘,百宝楼已经名存实亡了。
她原本是因活泼大胆能掌管百宝楼得到父皇欢心,如今也是因为百宝楼的落败被父皇迁怒。
天子一怒,莫谷宣当不起,所以她恐惧之极,想要远离京中,去找姑姑寻求庇护。
可惜不得,父皇将她许配了季安复,并试图让季家暗中扶持赵自省的独子赵麒年,以期能将百宝楼起死回生。
但是皇帝不知道,这些年,季家其实一直都有关注着这对孤儿寡母,也早知道赵麒年什么德行。因此这桩婚事,看起来皆大欢喜,实际上只有皇帝自己瞎高兴。
指望赵麒年肯定是不成了,但也不能指望赵羡词。
莫谷宣现在也没有了奋进的心思,尤其她发现太子哥哥和周侍郎家交往过密后,就对嫁给季家更加惶恐不安。
如果她一个公主,都能发现太子哥哥和那些手握实权的大臣有不太合适的交往,那么,她父皇难道会不知?何况父皇正直壮年,心气旺,容不得半点挑衅。
所以她说,时局不好。
尽管外面看上,依旧歌舞升平,但里面剑拔弩张的气氛越来越浓了。
鉴于周家和季家的关系,莫谷宣清楚地知道,自己一旦嫁过去,日后只怕不得善终,所以她当机立断,以忙百宝楼为由,暗地里逃了。
她到南省过问赵麒年母子,也确实是怕连累,但是和赵羡词以为的并不一样。
莫谷宣怕的,是姑姑的责怪。
长公主当年虽然心灰意冷的远嫁,但因了解赵自省,因此对这个男人抱有十二分的歉意,故而哪怕人不在京中,也要竭力保住赵自省的后人。
百宝楼后来交到莫谷宣手中,在父皇的授意下,她一直有向姑姑请教,所以和姑姑达成了协议,保赵家后人衣食无忧。
她原来是能保的,就算百宝楼落败了,以公主之尊,保一个小小的官眷之家,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现在不同了,时局不好,她又要嫁给季家,自身恐怕都难保,哪还有余力保别人?
但赵麒年又不能不管,这是当年姑姑托付给她的。
莫谷宣现在想去南海投奔姑姑,又怎么能不处理好赵家的事?
这些事,她有的直说,有的没说,也有的说一半。
但因为情绪不稳定,又连夜奔波过于劳累,莫谷宣没能很好的遮掩住画外音。
再加上,赵羡词已经明了她姑姑和自己父亲的纠葛,又有上辈子的经历在前,所以,此事前后一合计,尽管莫谷宣语焉不详,还是让赵羡词脸色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