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鸾有点疑惑的问道:“之前收到父亲的家书,不是说圣人并不打算过份追究,只取几个首恶便好么?听哥哥的意思,圣人又改变主意了?”
陆离轻声道:“今天我们接到了新的旨意,圣人欲以皇子为钦差,去往广东查证。”
“由那位皇子为钦差?”阿鸾问道。这个人选才是重中之重,圣人这回选择谁,说明他心中会更倾向于谁为做太子。广东南路一案几乎都已明了,派皇子为钦差过去,就是想想他会怎么处理,一个是不是能秉公,二一个是看看他的处理方式能不能做到群臣满意,三一个大约就是看他会不会借机打击异已,趁机铲除自己的兄弟。
谢涵呵呵轻笑,“圣人说,让群臣举荐。”他们就是因为这个回来的,因为圣人的旨意说得很明白,连地方五品以上的主政官员人都可以上表。这是什么意思,为了下次公开举荐太子,提前做的演习么?
若是圣人直接指定一位皇子,他们还不会这么激动,因为那代表着皇帝心目的太子有了可能的人选,下一步就是看看皇帝选的这个太子,会不会更符合他们的期望,或者说看一看这位皇子在得知自己可能成为太子后的行|事,会不会张狂到开始排斥异己,任人唯亲。但是皇帝突然间来了这么一手,几乎打乱了所有皇子和朝臣的平静,大约这些人都在跟陆离和谢涵一样,在头疼的猜测皇帝到底是什么意思吧。
陆离修长的手指轻击桌面,“圣人这是对所有皇子都不满意?还是在借机查看各位皇子在朝中的势力?”毕竟广东那边的银钱太好赚,谁能舍得放弃呢?而且,还是一个这么好的打击对手的机会。
谢涵头疼的按按额角,“谁知道呢?我现在就怕再等过几天,圣人会再下道旨,让咱们举荐太子。”
“不会。”阿鸾摇了摇头,“圣人已经在防着成年的皇子们分权了,还怎么会下这样的旨?要知道,举荐之后,呼声最高者很有可能真的坐上太子之位,圣人不会想看到那样的局面出现的。”在阿鸾看来,熙和帝会这样,就是对皇子们不满了,甚至因为感觉到了年轻的儿子们的威协,而开始提高了警觉,甚至不惜出手给他们一个教训,想来这太子之争要比他们所知道的还要激烈与不择手段。
陆离缓缓点头,“我也这么想,圣人想来是对皇子们只顾着争权夺利很是不满了。”
岂止是不满,熙和帝在和宁王大吐苦水,“你的这些皇兄、皇弟太不像话了些,看看朝中被他们搅和成了什么样?现在除政事堂外,其余的地方,包括朕这紫宸殿都被他们闹得乌烟瘴气的。唉,一个个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怎么就连忠孝节悌都不知道了呢?”老皇帝气得直拍桌子,“这江山是咱们陈家的江山,他们可到好,伙同外人挖自家的墙角!但凡有点好处,便要争个乌眼青。有一事不顺意,无论是不是于|国|于|民有利者,必定要联合群臣反对到底。他们这般里外不分,是非不明,如何让朕安心把这万里江山相托。若因错选太子,而令江山万民有损,我就是死了,也闭不上眼睛,更无颜去见列祖列宗啊。”
宁王能怎么办,他也只能听着。按理来说,他该给他那些兄弟们说说好话,他来之前也是这么想的,但是看到父亲那明显苍老憔悴了许多的脸,有些话他突然就不想说了。
熙和帝看着静静给自己斟茶的儿子,眉目间的那抹温柔与当年的爱妃如此的相像,他有些可惜,为何恒儿的子嗣这般艰难。他若是有个健康的子嗣,那怕只有一个健康的儿子,他都可以考虑把皇位传给他。“唉!”老皇帝长叹了一声,端起桌上的茶盏慢慢呷了一口,夸道:“恒儿沏茶的功夫越发精湛了。”
面对老皇帝突如其来的温情,宁王抬眸微微一笑,也跟着改了口:“都是阿爹不嫌弃。”父皇不叫他名子久已,他也不再叫阿爹很长时间了。
老皇帝听到之后眼中满是欣慰,“如今,也就只有恒儿能这么心平气和陪你的老阿爹说话了。”
宁王笑道:“那是因为儿臣无所求,自然心也平,气也和。”
熙和帝笑着摇头,“你这孩子。”这就是他喜欢这个儿子的原因,有很多话他都会跟他说,从来不怕他猜疑,这才像是父子。“对了,你新出生的两个儿子怎么样了?”宁王于之前又添了两子,如今王府内是三子二女,长子阿芨虽然还是病歪歪的,好歹是长到了七岁,之前一直担心他夭折的老皇帝总算可以稍稍松口气了。只是三年前,好容易王府的侧妃怀了孕,结果双双产下了女儿。不只她们失望,就连老皇帝都跟着失落。还好,今年儿子府中总算是又添新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