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犯上_作者:九皇叔(168)

梅花开在枝头上,凌寒傲雪,元莞摘了不少,闻言回道:“盯着豫王就成,另外刘氏在慈安宫如何?”

豫王得意忘形,元乔不加制止,就等着他自己露出狐狸尾巴,动是不好动,豫王知晓元乔的身世,哪里能动,等引起公愤,豫王自身难保,元乔再命其回封地。

元乔行事不似先帝绝情,对待藩王总是多几分仁慈。本可得一好名声,登位后,不知内情的文人不满,写词讽刺她野心膨胀,夺侄女的皇位。

大宋民风开放,对文人不加拘束,如此一来,诗词遍地,哪里有好名声。

当初宫变太快,快到元乔都不自信,兵不见刃,更加证明元乔筹谋已久,就连大兴殿内在场的朝臣都不信当时的言辞。

眼下元乔虽是新帝,名声却一落千丈,元莞知晓自己斗不过她,她与太后合谋,就注定她会败,元乔也没有赢得光彩。

宫人道:“刘氏在宫里被皇帝盯着,锦衣玉食不假,可见不到外间的人,被皇帝囚禁了。”

“元乔哪里是心善之人,一旦登位,如何会顾及她,没有赐死,也不会好过。刘氏眼皮子浅,只当立新帝,她依旧可以做风光的太后,都是做梦。”元莞不免冷笑,竹篮里的梅花摘得不少,可以交差了。

“刘氏处可要做什么?”宫人低眉。

“不急,不必为她惹一身腥气,待急了,元乔自会收拾她,急甚。”元莞不在意,刘氏能够放弃她,也能够放弃元乔,同旁人合谋。

宫人明白:“您在宫里会不会有危险,外间御史就没放弃过弹劾您,居福宁殿始终不妥,不如出宫,到时离开临安也成。”

元莞沉默下来,拎着竹篮的手微微发紧,“现在离开,言之过早,刘氏犹在,我一走岂非便宜她了,我先回去了,你们小心些。”

她意思坚决,宫人不好再劝,目送她离开。

梅花是落霞要摘的,元莞就趁势亲自去,顺便问问外间的事。御史弹劾她,是正常的事,见风使舵,再者她居福宁殿确实不合适,她想到一事,又折转回去,嘱咐宫人去办一件事。

回殿时,落霞等候多时,见到她安然无恙地回来,拍了拍自己的胸脯,接过她手中的竹篮,“您怎么去了这么久,我当你迷路了。”

“在福宁殿内我怎会迷路,你去做梅花饼,我回殿去睡会。”元莞打发落霞离开,自己回殿去烤火,元乔的身份却是隐患,不过比起她,显然好多了,至少是元氏一脉的。

豫王留在京内,不会单纯为了住在这里,元乔过年二十六,膝下无子,豫王的目的怕是在这里了。

她托腮,指尖敲着几案,两府宰执怎地不劝元乔立皇夫,若再不立皇夫,豫王就会吵着过继子嗣立储君。

福宁殿内安静,垂拱殿内的苏闻却是满面愤恨,豫王行事太过无度,在临安城内横行霸道,将两府三司不放在眼中,屡次出言侮辱。

苏闻脾气暴躁,经历废帝一事后,已然收敛不少,这次过来显然气得不轻。豫王手伸得太长,关注盐政一事,同苏闻政见不和。

中书令魏律多番避让,言语间也是难以维持恭谨,奈何豫王是元乔的堂兄,元乔多番庇护,他们有苦难言。

待苏闻一番诉说后,元乔淡淡一笑:“苏相莫恼,想必一路走来也是口干舌燥,不如先喝杯茶润润嗓子,此事我有决策,此事你多跟进些。”

冰天雪地里一杯茶喝下后,整个人暖和不少,皇帝又是耐心安抚,苏闻火气散了不少,依旧觉得豫王该就藩,不该在临安城内指手画脚。

皇帝应下了,称到了合适的机会自会令他就藩。

得到保证后,苏闻才出宫。

今日豫王设宴,不少人都去,编排歌舞,又令傀儡师在一侧演绎,府邸很热闹,元乔闻讯后,未曾制止。

反是福宁殿的元莞咬着梅花饼,听着孤鹜说起豫王的事,她装作什么都不知晓,随口道:“你是不是下药的时候将脑子也给毒坏了,本就是藩王,就该低调行事,还这般猖狂,就不怕群臣不满?”

孤鹜来送礼的,顺势问一问元莞可想换座宫殿,被她这么一说,只好先按下,附和道:“臣按照您的吩咐去做的。”

豫王脑子本来就不好,比起老豫王,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就凭着他是藩王的身份,就不该死皮赖脸地留在临安城。

眼下新帝登位不久,朝堂不稳,他趁机插一脚,太过惹眼。

元莞递给他一块梅花饼:“说吧,来这里做什么。”

孤鹜不敢接,小声道:“您要不择一处宫殿,如何?”

“她又出尔反尔了?”元莞好奇,元乔好像做了太多不讲诚信的事来,说好她留在福宁殿的,今日又反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