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做一个安静的美男子_作者:夜幕下的九尾(267)

2020-10-03 夜幕下的九尾

这是那一本书的第三次印刷,印数10万起。

定金付了10万元。

浩然文化公司会分批拉货,也分批付款。

晚饭没有在家里吃,而是在外面吃了一顿,把柳青也叫了过来,三个人一起吃了顿好的。

这段时间方浩的公众号完全就是靠着柳青在打理,收获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对此当然要宴请他,感谢他对公司的付出。

做这家公司的内容总监也没有多长的时间,虽然手下一个兵都没有,但是从职务上来讲,还是一个高管。

柳青也慢慢的脱离了屌丝的气质,有了一些职场精英的范儿。

方浩很好奇柳青这一段时间有没有继续写他的网络小说,柳青摇头表示:“没有再写了,现在这方面太坑了,等到哪一天我不再考虑钱的问题,倒是可以在那上面写小说,不签约,版权留自己手上。现在还是事业为重。”

做了两三年的大神梦,现在梦已经醒了,还是找一份工作实实在在的。

他对现在的这一份工作比较满意。

在吃饭的时候,方浩也提到了现在《鹏城的日与夜》要加印10万册,上网销售会是一个很繁重的任务,公司会迎来一场大战,勉励大家都要认真应对,努力工作。

该招帮手的时候就招帮手。

现在公司还没有多大的业务量,不需要增招固定职工。

但如果参加那个真人秀节目的效果好,业务量更大了,还是要加招员工的。

到那个时候,柳青这个内容总监就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手下了。

柳青也在这饭桌上面提出了一个更好的割韭菜的建议:

“浩哥,我们现在销售的产品还是单一了,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应该再出一本书?”“又出书?”

方浩弄了一下,说道:

“小怜现在还没有长大,现在就出它的成长日记,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在这之前,公司已经有了一个出版计划,那就是以方浩的名义来出一本《小怜的成长日记》。

这个策划在浩然文化公司还没有成立之前,就已经做出来了。

不过现在小怜那只折耳猫还没有完全的长大,就出成长日记,显然不是那么的适合。

再怎么也得过几个月才行。

方浩听到柳青说起出书的事情,想到的就是这一个计划好的项目。

“我说的不是这个,”柳青说道,“我的想法是,既然浩哥你已经有了一个诗人的头衔,那还不如干脆的出一本诗集。”

“诗集?你写的诗够出一本诗集的吗?”方浩问道。

他自己又不会写诗,这种事情还是只能够交给柳青。

柳青不以为然:“这个挺容易的,不就是反复的使用回车键吗?一首诗百多个字就可以放满一页,一本诗集一两百页也就够了,大概两三万字就可以弄出一本诗集来,最多三天时间就可以搞定。”

“这么简单?”方浩吃了一惊。

“写诗,而且还是写卖给中学生们的诗,当然简单。”柳青说道。

倒不是说中学生就没有欣赏诗歌的能力,而是那些冲着方浩来的,到底是为了文字的魅力,还是为了脸的魅力,大家心里都有数。

就算是写出花来,那些脑残粉们也看不到。

他向方浩解释了出一本诗集的好处。

诗集可以出现很多的空格,在文字数量方面没有多大的压力。

诗歌可以夸张,可以抽象,可以魔幻,可以朦胧,可以讽刺。

就算是再简单的文字,甚至是很拙劣的文字,只要找一个词汇量丰富的文学批评家,就可以做出很有深度的解读。

而且纯文字内容的诗集,对于印刷纸张的要求非常的低,可以大幅度的节省成本。

至于价格方面,诗歌这么高雅的东西,卖得贵一点,也是合情合理的。

文学无价嘛。

方浩被他说得心动了,说道:“这个可以操作,接下来几天你就准备着把诗集给弄出来,雯雯你去联系出版社,还是老规矩,我们自费出书,版权归我们。”

吃饭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拟定了诗集的名称,名为《青春的哀与愁》。

用青春为名,正好可以蹭上《青春的足迹》这个即将播出的真人秀节目的热度。

等到书出来的时候,正是这个网络真人秀节目热播的时候,想不火都难。

哀与愁这三个字就可以看出这本诗集的主题风格,又是一本抑郁的书。

得了抑郁症的文艺暖男,这是一个很好的人设。

身在地狱,心向光明。

价格嘛,毕竟对于纸张的要求不那么高,太贵了也不适合,定一个58元一本就可以了。

在饭席上,方浩也宣布了,只要这一次的运营能够成功,他将会奖励柳青一个大大的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