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还管着几个大群,主要是觉得浩然文化公司的那些菜鸟们对粉圈的操作并不是太懂,担心将群都转过去了她们管理不好。
要不然,她最多只保留一个群。
管理那些东西,一开始挺有新鲜感的,觉得自己拥有了很大的权力,可以翻云覆雨了。
可是新鲜感一过,就越来越厌倦了。
支撑她继续做下去的信念,就是为了帮助到方浩的事业。
事实上,她的存在也给方浩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果不是单柔在那里碍事,方浩都打算以身相谢了。
两天之后,那一本电子书的销售呈现出来断崖式的下跌。
第三天的销售只有二十多万人民币。
从五千多万人民币下跌到二十多万人民币,那一条直线相当的夸张。
第四天,销售额只有一千多人民币。
也就是卖出了几十本。
但是有些粉丝网络不好,过了三四天才联上网络。
第五天,销售出去了三本电子书。
到了第五天,就已经没有人来关注这本电子书的销售额了。
想要再引发他们的关注,除非那一个差不多成为网络公敌的流量那张销售额达到一点一亿的专辑又被那些脑残粉们刷数据刷得超过了这本电子书的销售额。
不然,真不值得关注了。
方浩的钱本来已经花得只剩下几十万了,这一本《小怜的成长日记》推出来,他的账户上又多了几千万的收入。
给浩然文化公司也带来了几千万的收入。
这让他感觉到割粉丝们的韭菜做广告代言要赚钱得多。
入行之前,真的没有想到过自己会有这么一天。
这一场登顶之战后,又有几个广告代言找上了门。
浩然文化公司理所当然的将代言费用又提升了一个档次。
同意就接,不同意就拉倒。
除了广告代言之外,方浩又接到了几家电视台的综艺邀约,都是一线卫视的综艺节目。
不是常驻嘉宾,而是做一期节目的那种。
方浩挑挑拣拣,最后终于同意了参加一家卫视的高人气综艺节目,出场费很便宜,略等于无,条件就是那家卫视另外一档高人气的综艺节目请曲婉儿过去做一期节目。
那两档综艺节目收视率都挺高的,出场费都很低,只是意思一下,想参加并不容易,倒贴钱人家都不一定愿意。
这对曲婉儿来说,就是难得的资源。曲婉儿和浩然文化公司签约之后,方浩就已经向王小纯下达了命令,让她一定要在一个月内给曲婉儿安排一个一线卫视的节目上。
必须要保证一点的曝光度,这才能维持自己的人气。
王小纯不情不愿的接受了命令,开始运作。
只是还没有等到她运作好,方浩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通过打包的方式给曲婉儿弄到了一个比较好的资源。
他的影响力来自于他电子书的销售数据。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数据是他的脑残粉们刷出来的,可是能够让脑残粉们刷出来这个数据,这本身就是一种实力的证明。
相比之下,曲婉儿的脑残粉数量还是少了一点,氪金能力还是弱了一点,特别是被公司打劫了大多数的脑残粉之后,数据已经相当难看了,甚至连一线的流量都称不上。
这个时候如果不在一线卫视露一露脸,维持一下自己的知名度,很快就会被遗弃。
甚至于她的脑残粉们都会觉得自己粉了一个糊逼,非常的没面子,因此而放弃她。
到时候就算自己的实力很强大了,连一个露脸的平台都没有,又怎么能够证明自己的实力?
方浩能够通过打包的方式给她换来这么一个露脸的机会,让她非常的感激。
这几天的时间里,方浩的脑残粉们为了她电子书上架的事情大杀四方,在网络世界兴风作浪,还将一个粉圈公敌给拖出来打,踩着别人的尸骨推着方浩登上了流量的顶峰。
这完全是可以在流量史上留名的事情——如果真有人弄这么一个玩意儿出来的话。
但是,那也只是在网络世界的腥风血雨。
现实之中,方浩也就是偶尔刷一刷数据,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小说或者是玩游戏。
而曲婉儿对这件事情也只是看了几眼,她这几天都忙得很。
主要是找一个愿意教她的音乐名师。
既然浩然文化公司承诺了帮她出学费,那考虑的就不只是一个专业人士,而是一个在这个领域有很大名声的人。
但是那种牛人未必稀罕来教她。
经过了几天时间的沟通,终于有一个业界的大牛愿意来教她。
那个大牛正好就住在粤省省会,以前是一家音乐学院的教授,现在已经退休了,闲着没事干,也可以培养一下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