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老师!”曲婉儿再三的感谢。
就这么一看,也不知道到底好不好,但是是这个老师推荐的,肯定也差不到哪里去。
怎么着也比她以前的那几首原创歌曲要好。
在回去的路上,她就看着老师发过来的那几首歌。
现在她已经能够看得懂乐谱了,熟练不是那么熟练,但已经能够跟着乐谱一句一句的哼唱出来。
在车上不大好大声唱,只能是小声的哼哼。
就这样小声的哼哼,也让她有一种很畅快的感觉。
这几首歌都有着比较强的旋律感,属于那种可以出圈的歌曲。
不像那些粉圈专属的歌曲,词也就算了,曲子都不知道是什么鬼东西,像便秘了一样,一点都不通畅。
这几首歌,词方面她没有那个文学素养,不好评价,但至少曲子方面挺不错的。
回到鹏城之后,就进了她的练功室,开始认真的对着乐谱唱这几首歌,并且将这歌声录制起来,一边听一边改进。
一句一句的唱,一句一句的改进。
——对乐谱不是那么熟悉的新人练歌,只能用这样的笨方法。
用了半天的时间,终于对这几首歌都有了一定的熟练度,能够录制出完整的歌曲。
然后,她给老师发了一条微信:
“我觉得这几首都挺好的。”
老师:“那就都要了。”五首歌曲,曲婉儿都录制了一个小样,然后发给了她的专属经济人,发给了叶雯雯和方浩,让他们来评价这几首歌好不好听,适不适合自己。
能够录制歌曲小样,也是她歌唱技术进步的一大体现。
在以前,她要唱原创歌曲,那得是原创者录制小样过来,不然她都没有办法弄明白歌曲的音调和节奏。
现在虽然还不是那么的熟练,但至少已经拥有了那样的能力。
这就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为什么要给方浩这样业余得不能再业余的人听,那是因为要考虑到自己的音乐受众。
那不是唱给专业人听的歌曲,当然那些没有音乐素养的人觉得好不好听更加的重要。
那才是最广泛的听众群体。
叶雯雯的反馈是好听。
方浩的反馈是还行。
专属经济人的反馈是旋律挺不错的,可是那词有点太平庸了,如果能够换一下歌词会好一点。
叶雯雯说好听,也许只是因为客气。
方浩说还行,可能根本就没有认真的去听,只是敷衍一下。
毕竟这个词可以应付一切状况。
从专属经纪人的意见来看,应该是认真的听过。
可是这个经济人又属于圈中人,判断未必有多强的参考意义。
于是,曲婉儿又让叶雯雯把那五首歌曲的小样发到了浩然文化公司的工作群里面,让更多的员工来听一听,并且进行投票,看哪一首歌曲最有传唱度。
群里面的意见都比较的正面,不过确实也有几个对歌词提出了意见。
歌词太平庸了,文字的应用上倒是没有什么问题,四平八稳的。可就是太过平稳,都没有什么情绪,显得太过平庸。
好的作曲家未必是好的填词人。
柳青在群里面很不屑的说:“这样的歌词,我闭着眼睛都不是这个水平。”
叶雯雯马上就接话:“那你就负责重新填词吧,我们看行不行。”
“那我就试一试吧。”柳青说道。
这一段时间来他也膨胀了。
虽然只是一个幕后的人,但是以方浩之名写的那些东西取得了那么好的销售成绩,还听到了很多脑残粉真心实意的夸赞,他觉得自己也挺牛逼的了。
不就是填个歌词吗?
旋律都在那里了,还有原版的歌词,跟着原版的歌词数着字数按着声韵也能够填出来。
作为一个扑街的网文作者,会填词显然是一件很合理而且很合逻辑的事情。
说干就干,找了其中一首他觉得最好听的,按照歌词的原意,咔咔的就改起词来。
一边改一边还跟着那个节奏小声的哼唱。
整个过程相当的顺畅。
十多分钟后,歌词已经被他改完了。
然后又从头到尾的哼唱了一遍,又改掉了几处他觉得违和的地方。
然后就将改编过后的歌词发到了群里。
从头到尾,都不过半个小时。
然后群里面一片马屁声:
“柳总改得好!”
“不愧是我们的柳总,一出手就是这么的炫目!”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是时候展示真正的技术了!”
拍马屁的时间距离柳青发出歌词都不到一分钟,再想一想他们还需要打字,那个时间就更短了。
柳青气了:“你们一个个的都看到我改的词吗?这么快就开始吹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