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行业新的龙头是一个以生产电动车出名的公司,那一家公司在疫情发生之后很快就投入了巨大的资金踏入口罩生产行业。
然后,一天的产能就达到了一千五百万个口罩。
在疫情发生之前,全国所有的口罩产能加在一起,一天也就是两千万的样子。
现在这一家公司生产的口罩,就是差不多是之前全国产能的四分之三。
投资很巨大,产能很高,但是疫情一旦结束,那些口罩就没地方销售,生产线都要被拆掉。
要不然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
这是一场豪赌,是一场看上去要赔得血本无归的豪赌。
做出这种豪赌的公司还不少。
也正是因为有他们这样的决心,有他们这样的反应速度,才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解决医疗物资匮乏的问题。
进入到3月,根据有关部门的预估,全国口罩产能有望达到日产一亿个以上。
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也正是这样的企业支撑起了各地工厂陆续开工。
要是连口罩都没有,工厂肯定是不被允许开工的。
生命安全比经济更加重要。
一个确诊患者,就有可能传染一座城市。
江城那边的疫情还很严重,每天的死亡人数都不少,每天新增的确诊病例也不少。
那一座城市依然在严密的封锁之中。
不过曲线开始下落,情况在慢慢的变好。
到了三月,医疗系统和一线防疫人员的口罩问题得到了解决,浩气口罩厂也停止了口罩的捐赠。
物流也慢慢的解封了,他们的网上商城也重新开始销售。
价格比疫情发生之前的价格提高了一点,因为生产原料已经涨价了,而且涨价的幅度比较大,是成倍的涨价。
成本提高,他们的价格肯定也要提高,本来一个口罩还赚不到一分钱,如果再不提高价格,那就要赔本了。
这和一个多月的免费捐赠不是一回事,那只是偶然的事情。
销售价格那是长期的事情,长期的亏损,那就没有任何一个厂家能够承受得起。
不过涨价的幅度很小,提高价格之后,他们每一片口罩的盈利还是只有一分钱左右。
在同类产品里面,他们的价格还是最低的。
这样的提价,他们也做出了解释,而这样的解释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同。
现在只是一线人员不缺乏口罩,老百姓还是挺缺的,口罩的价格也还不便宜,都需要一块多钱一个,而且还不容易买到。
浩气口罩厂重新在网上销售,在购买上有限制,一个人只能够够买一包,也就是50个口罩,价格也才是三毛多点一个。
这个口罩的品牌已经打出来了,价格又那么的实惠,当然吸引来了大量的消费者。
虽然有着限购的政策,但是每天的产能还是跟不上购买的需求。
——方浩在疫情期间免费捐赠口罩的行为,给这个口罩品牌做出了最好的广告。
何况现在的价格又是全网最低的。
那可不只是低一点,而是比同类产品低一多半。
质量有保证,价格又只有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消费者当然会优先选择这个品牌。
从商业的角度来讲,方浩这样做显然是很失败的,是不符合商业规则的。
但实际上他这样做,给他带来的利润远远的超过他将口罩提高到市场价格带来的利润。
口罩这种东西,从他一开始投资就不是为了赚钱。
那个时候只是想着拍一拍马屁,解决一下当地的就业问题。
疫情之后做出那样的选择,那就是给自己刷声望,刷人设。
一个多月的捐赠,加班加点的生产,给他带来的经济损失达到了几千万。
可是在别的地方,给他带来的利润却达到了几个亿。
有了那么高的利润,他当然看不上口罩销售带来的那一点点利润。
现在网上销售,不赔钱就可以了,赚大钱没必要,这会毁了自己的形象。
他个人的形象带给他的利润要远远的超过卖口罩带给自己的利润。大半个国家还处在封锁之中,经济解封在慢慢的启动过程之中,各地都小心翼翼。
人员基本上还是不流通的,少量流通的只有务工人员。
要是工厂老是不开工,产生的社会问题也会很严重,所以必须要开工,只不过要很谨慎的开工,安全保障要做足。
城市里的街道上,人流量还是不多,大家都戴着口罩,也保持着距离。
鹏城很多路口都有着一线工作人员设卡检测体温,查看健康码。
大型超市门口也有着检测人员。
电影院关门,饭店也关门,街面上大多数的商铺都是关着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