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冰味棉花糖_作者:栗连(4)

2020-12-04 栗连

沈瞳高冷,全系闻名,她与同学之间的关系既谈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因为她纯粹是个局外人。只有当考试临近,沈瞳才进行最低限度的人际交往,单向的那种——别人问她借笔记,她借出,别人道谢——口头谢过就行,请客吃饭大可不必,更深程度的人情往来,对她而言只是负担。

从大一入学到现在,没人见过她主动参与宿舍聊天。

“呃,一个国际会议,机器人什么的,下个星期要在S市举行。”室友A说。

“导员让我们系出十个志愿者,要形象好,还要英语口语流利,这上哪儿凑去。”室友B摊手。

“哎,其实沈瞳你可以的,你雅思8分,肯定行……”室友C说到一半,猛地住了嘴。

学霸天天争分夺秒,从大一就开始准备考研和出国,凡是集体活动一概缺席,这种长达一星期的会议,她不可能愿意腾出时间。

果然沈瞳立刻摇头:“我没空。”接着便塞回降噪耳机,继续像个雕塑一般端坐学习去了。

三小时后,等其他人都沉入梦乡,埋头刷完了两套题的沈瞳才动了动。

打开浏览器,输入“ICRA”(注1),刷出一长串新闻,今年的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大会……果真花落S市。

沈瞳神情专注,一条条顺着往下读。搜索文库中还列出去年大会的论文集,她也逐一点进去浏览,清亮眼瞳中倒映着一条条专业术语:Deep Learning(深度学习)、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Motion and Path Planning(运动与路径规划)……

天书似的英文论文,统统被打包下载,用一个隐藏文件夹小心收纳。

同一目录下,相同命名的文件夹,按照年份整齐排列。

如果让其他人看见,一定会大跌眼镜。

这是机器人领域最顶级的国际会议。

而她就读的专业、考研的方向、出国申请的院系……全都是经济金融类。

作者有话要说: 注1:ICRA,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机器人技术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曾于2011年、2014年于中国上海、中国香港举办。

感谢@陈不知不吱 去年的手榴弹,这篇让大家久等了,谢谢读者的耐心。评论前200发红包。

一句话:弟弟值得。目目也值得。

新文预收,请戳专栏收藏,古早狗血梗,但照例会加新颖元素。

《昨年雪》

毕业前夕,程音音被男友渣了。

一怒之下,她把男友也给渣了。

麻烦的是,当天她喝到断片,不知道自己渣的是谁,只记得身材很好,热情似火,那一夜窗外的雪很大。

更麻烦的是,她怀了!

手拿留学录取通知书,这个书她不能不读。国外压根不准堕胎,这个娃她不能不生。

五年后,单亲妈妈程音音,带着一个“父不详”回了国,发现了一件很恐怖的事。

孩子和自己顶头上司,长得一模一样!

但这怎么可能?

季辞季教授,寡淡禁欲系,从认识的第一天起,就对她不假辞色,甚至冷淡到厌恶的程度……

他怎么可能是那个雪天,折腾得她差点误了飞机的热情小狼狗?

季辞:“所以你假装抱我,只是为了拔我一根头发?”

季辞:“还有别的方式可以知道,那个人是不是我,音音想不想试一下?”第二天一早,班导找沈瞳谈话,希望她能报名成为国际机器人大会的志愿者。

室友C眼巴巴地站在一旁,表情殷切,双目晶亮,仿佛一只人立的大型犬。

沈瞳搜索脑海一个遍,才想起她的名字叫乔琪,职务是班委……

估计是凑不满本系的人头,不得不拉她前来充数。

可她实在不愿出门参加活动。

珍惜时间是一方面,躲着熟人是另一方面。

S市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高等院校也有十来所,遇到老同学的概率不是没有。

“沈瞳,你确实GPA年级第一,但是你年年拿三好,同学们也不是没有意见。你的课外活动太少,素质发展分一直很低。”

班导看出沈瞳的抵触,直接祭出了大棒。

“今年再拿一个三好标兵,可以争取一下国奖,对于你推研出国都有好处。”

大棒之外还有胡萝卜。

话说到这步田地,双方都已没了退路。

班导不可能光威胁不执行,沈瞳也确实需要一个国奖来撑门面。

她做事一向效率优先,一旦做出决定,便不再废话,直接从班导手中接过报名表,当场拿笔填写完毕。

乔琪自说自话,赔了好几天小心。

其实完全没有那个必要,她对于沈瞳的顾虑毫不知情,所谓不知者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