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级会员,代表着至少六年以上的算法经验,是该网站的深度用户。ID前面挂个6,在论坛出现,基本都是要被人合影的。
然而沈瞳登入后,昵称前方应当标注会员等级的地方,却没有常见的数字,而是一个闪亮的莫比乌斯环。
这个环的意思代表远古大神,不但注册时间早,而且这么多年一直在圈内活跃,为网站做了积年的贡献。
沈瞳是“虫洞”最早的用户之一。
也是本站积分排名最高的用户之一。
“STTS”这个ID在虫洞很有名气,虽然专精于金融量化领域,但其他领域的题也都能答。
粉丝评价其有一种“非常敏锐的算法直觉”,写出来的算法具备“哲理般的本质美感”,工科生吹起彩虹屁也是很有一套。
不过,每次站内出现难解的算法,各路大神各显神通时,大家还是最期待这位大神的答案。
也许要等很多天,但绝不会让人失望——仿佛是要看过所有人的解法,摸清问题的本质,大神才会动手。
STTS虽迟但到。且往往一击必中,直击本质,他/她的粉丝认为,这就是传说中的被算法之神眷顾过的天分。
只有沈瞳自己知道,她靠的只是钻研和时间。
她不娱乐,不休假,不松懈,她什么都没有,只有超乎常人的勤奋。
读完所有私信,记下感兴趣的问题,沈瞳打开了自己的主页。
内容很多,光目录就有上百页,是她过去多年的积累,读来仿佛一本别样的日记——从当年只关注机器人算法,到后来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偏偏就是没有机器人算法,仿佛武林高手自废武功。
这本日记,记录的是她的欲盖弥彰。
她已经很久没有翻过早年的东西,仿佛有一个什么无形的封印,阻止着她往回看。
但这一晚,燃烧一场再痛哭一场,那个封印似乎自动解开了。
她又可以翻看从前的记录。
当时她还是个中学生,很多机器人算法如今看来幼稚得像在搞笑,偏偏她的简介还写得煞有介事,透着一股中二气息。
所幸点击量很少,只有一些爱挖坟的粉丝跑来访问,还留言感叹:“原来大神也曾是个小虾米。”
沈瞳读到这一句回复,忍不住笑了。
哪个领域的大神不是从小虾米成长而来?如今读来,仿佛特意给她的安慰。
她自废的武功,也许还能重新补上。
沈瞳无意识地带上了笑,笑意微微的目光顺着评论往下滑,忽然在其中的一句停了下来。
那是一条旧回复,时间停留在五年前,没头没脑地问她:“今天在学校还是在家?”口气亲昵,仿佛熟人。
仔细一看ID,确实是熟人,MHT,棉花糖,这是叶延舟曾经用过的ID。
当年他们一起注册的论坛,经常互相点赞评论。后来因为他们都读的都是重点高中,平时手机一律上交,机房电脑也没有聊天软件,所以一度通过“虫洞”来联系。
起初两个人还聊得很欢,兴致勃勃讲新学校的新生活,后来不知怎么就淡了,大概各自有了新生活,人的精力毕竟有限。
但也还是奇怪——沈瞳是记得这条信息的,还记得她回了个私信,约叶延舟一起吃饭——每年生日她都会去叶延舟家,和几个同学一起看摇滚演唱会实录。
可是他那天没来,第二天她发私信问他,他也没回,好像就是从那以后,两个人渐渐断了联系,后来他也不怎么上这个网站了。
沈瞳看着那条回复,心中涌起了迟来的疑惑。
所以当初……是发生了什么事么?
作者有话要说: 我们目目一直在曲线救国啊……沈瞳只要开始搞机, 作息时间必然紊乱。
往常她都小心翼翼,不往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版块里瞧,现在封印一开, 哪还能收得住脚,一个筋斗就能翻出去十万八千里。
刷代码刷到不知夜里几点, 沈瞳实在困得不行, 草草倒头睡了一觉,还没睡香沉, 就被闹钟催着起了床。
早餐桌上,她逮着黑咖啡一通猛灌,被叶延舟直接没收了杯子。
沈瞳小时候经常胃痛, 冷热刺激都不能吃, 长大之后慢慢见好, 不想叶延舟却把这毛病记得很牢。
这让她再次想起了那条私信——他的记忆力非同一般, 也不是无故爽约的人。
“问你个事。”她接过叶延舟递来的面包。
他抬眼看她,示意她先吃东西:“什么?”
“高一那年,我生日那天,我们不是约饭了么, 你后来怎么没来?”
叶延舟神情一滞,搅开她杯中的糖块:“那么久了,谁还记得。”
“后面, 我们好像就没再联系过, 给你发消息也不回, 是我惹你不高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