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安捏捏荷包,有些不对劲,松了系带瞧见里头竟是一捆儿卷好的银票,随便抽一张就是一百两的银票。
幼安摸着都觉得烫手。
幼安赶忙把剩下的银票重新卷好放入荷包,系紧系带套到周津延手里:“这太多了,我拿一张就好了,您收收好,千万别再弄掉了,好多银票呢!”
幸好被顾大将军瞧见找回来了,要不然丢了,那该多心疼啊!
换做是她,她非哭死了。
周津延勾唇一笑,从善如流,当着她的面,把荷包妥帖收入袖兜里:“放心。”
等幼安出去了,周津延也没有把荷包拿出来,无视顾铮讨要的目光,一副真把荷包当做自己的模样,以茶代酒:“多谢。”
惹得好脾气的顾铮笑骂他一声。
周津延端着茶盅靠着窗栏,俯视着街道,见幼安欢快的,蹦蹦跳跳的在孟春的护卫下进了人群。
扯扯唇,抿一了一口茶,阁下茶盅,掏出荷包,丢还给他。
结果这回是顾铮没要,荷包被两人抛来抛去,顾铮道:“拿着,我身上另带着了银两。”
见此,周津延就和他不客气了。
正好留着给她买柿子饼。
没逛多久,除了孟春,跟在幼安身边的几个人手里都拿着各个样式大小的锦盒包裹,里头装着她买来回宫打发时间的吃的玩的。
幼安低头看着手里新得的兔儿灯,摇一摇,很是欢喜。
忽然走的好好的孟春停住脚步,侧身挡住幼安。
幼安茫然地抬头,一群膀大腰圆的男人与她们擦身而过。
那身形至少有两个幼安那般粗壮。
不说幼安了,连个头不矮的孟春都被他们衬得瘦小,幼安怕孟春被他们撞到,皱着黛眉,拉着孟春往边上避开,看着那群人的背影,和他嘀咕:“他们是胡人吗?”
“娘娘何出此言?”孟春立刻把目光追上去。
他刚只顾着不让幼安受到他们冲撞,没注意到这些。
“他们身上的香薰味太浓了,我们这儿哪有人熏这么重的香。而且我好像听见他们说的是外族的话。”幼安轻声说。
那群人穿着汉衣,但形容举止都与哥哥曾经和她讲过的胡人一般。
孟春盯着那群人的背影看了一会儿,蓦地从一番子手里抱过盒子,让他跟过去打探打探。
“别跟丢了钱。”
又转头朝幼安说:“娘娘,要不咱们回吧!”
若有胡人在,此地也不甚安全。
幼安点点头。
回到酒肆,包厢内的周津延与顾铮这时也恰好出来,准备去找幼安。
顾铮清雅稳重,而周津延冷漠阴鸷,眉眼间透着股桀骜,在瞧着幼安的那一刻,凤目闪过柔色。
但发现幼安脸色不对时,又阴沉下来,阔步向前,低声问:“怎么了?”
她爱热闹,这才出去半个时辰不到就回来了,周津延已在心里猜测她们遇到事情了。
幼安怕自己嘴笨说不清楚,着急地看向孟春。
孟春忙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周津延。
周津延与顾铮相视一眼,察觉到不对劲。
两国并未停战,胡人出现在京城,行迹实在是诡异,便是千分之一的可能,周津延都不能忽视,他低声嘱咐孟春几句。
孟春领命,飞快地跑了出去。
幼安察觉到气氛的紧张,乖乖地站在一旁等着周津延。
“这灯是何处买的?”顾铮见她不安,低声问。
“是东街第十二铺。”幼安连忙说。
顾铮颔首,像是记载了心上,与她闲聊着,转移她的注意力。
但幼安一心二用的本事学得厉害,一边与他说话,还一边看周津延。
顾铮也不在意,反而轻轻笑了一声。
随行的番子被周津延指派得差不多了,他才从长廊昏暗的尽头走来,自然而然地牵着幼安的手,对着顾铮点点头,是在告诉他一切安排妥当。
顾铮便开口告辞了。
没了旁人在,幼安仰头看周津延:“我们要回去了吗?”
今儿出来倒是冷落了她,周津延许诺道:“等过些时候再带你出来。”
幼安便是不舍,也知道他有重要的事情要办,再说时辰也不早了,她该回去做她的容太妃了。
回去路上趴在车窗上怏怏不乐的。
其实这次出来,她还有一个小小的私心,她原本想反正他们都出宫了,等寻到合适的机会,是不是可以拜托他带自己去见见她哥哥。
她要求不高,只见一面就好,可是这会儿也没有机会说了。
周津延斜倚着迎枕,在烛火下看着书卷,烛台旁是幼安的兔儿灯,车厢内视线明亮,忽然冷风吹过,烛台灭了光,只留兔儿灯的烛火在寒风中颤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