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丞_作者:宁远(32)

  只怕那些人早就笑歪了嘴。

  唐见微知道自己得皮厚,现在她的脸已经不值几两银子。

  可是能不丢人,她还是尽量不去主动丢人了。

  本来就很困倦又劳累,可是今日雅聚来的宾客实在太多,招待的女侍们要忙不过来了。

  唐见微看这混乱的场面立即起了要逃的心思。

  腿才刚刚往前迈了半步,便听见身后有人唤她:

  “唐总厨,长公主殿下叫您过去。”

  唐见微:“……”

  怕什么来什么,唐见微心口发痛。

  没办法,长公主给她口饭吃,她必须随叫随到。

  唐见微散了散身上酒食儿的气味,也懒得补妆,从隔离后厨的屏风后走出来,谁也不看,穿过人群,径直向长公主的方向快步而去。

  人群中有人瞧见了她,“哎”了一声:

  “那不是唐三么?”

  “真的是她……她怎么在这里?”

  “哎?消失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居然会在这里见到她。莫不是投奔了长公主?”

  “你们不晓得?她入敛饕府有段时日了。”

  “可,几年前长公主征募过她,那时候她还不领情呢。”

  “还有这事儿……”

  “是呀,难道你不知道吗?唐三连长公主的面子都不给,这事儿当初可相当热闹……”

  这群小娘子看着不像是女官,倒像是还未出嫁的世家女,摇着团扇遮着脸,三五成群聚在一块儿叽叽喳喳。

  说闲话时声音不大,但是偏偏挨着童少悬,让童少悬不想听这风言风语都没法躲,硬是灌了她一耳朵。

  她们在说的人,不就是方才湖边偷哭的小娘子么?

  唐三?

  唐……三……

  这两个字并在一块儿,让童少悬心有点儿慌。

  怎么感觉和唐见微沾亲带故的,那唐见微在唐家也是行三。

  不是吧?

  童少悬不能理解。

  会有这么巧的事吗?

  童少悬很小的时候,跟唐见微有过婚约。

  在大苍同性可婚的律法施行之后,因为要缴纳高额的税钱,所以同性成亲一事在平民百姓之间并不盛行,却意外地在上层名士富商们之中非常流行。

  甚至成为一种彰显身份和地位的手段。

  而同性成婚的礼仪上,也有不成文的规矩。

  一般所谓“嫁”,便是家世略逊一筹的嫁入家世更高一层的人家。或者是年纪小的,“嫁”入年纪长的那一方家中。

  反之,自然是“娶”。

  童家不过是清贫的读书人家,年纪又小唐见微两岁,定亲之时,自然说定童少悬“嫁”到博陵唐家。

  两个孩子年纪还小,但对方是想要火速先接过去,就住在唐家,等长大一些便成亲。

  唐家的意思便是先将这门亲事定下来。

  童家耶娘舍不得小女儿远嫁,可也觉得这是一门好亲事。

  幺儿能过得好,比什么都重要。

  这头童家嫁妆都筹备完了,就等着迎亲的队伍,结果等了仨月什么也没等到,反而等到唐家阿翁亲笔写来的信。

  读完信,童父差点一口气没顺上来,堵死当场。

  童母还问:“阿郎,怎么了,信上说什么?”

  童父怒道:“人家说这亲不结了!”

  “什么?这是要悔婚?!”

  “可不?字字句句厚颜无耻地写着呢!”

  童母脸色铁青:“那,那咱们阿念怎么办?”

  童少悬要嫁入博陵府唐家的事儿,早就因为媒人那张快嘴弄得全夙县都知道了,前前后后来了十几波道贺的,闹得人头疼。

  全县城都知道的事,如今唐家说悔婚就悔婚?

  还是阿翁写信来的,唐见微耶娘呢?

  当初是他们提的亲,如今反悔之时却不见人影,岂不是让他们童家往后在夙县沦为笑柄?

  阿念还如何找到好人家?

  童父童母气得三天没吃下饭,第四天,信使到他们家送来一大卷快信,展开一看,粘在一块儿的黄纸起码有十张。

  这是唐见微的父亲唐士瞻亲笔写来的道歉信。

  道歉信童少悬也看了,看的时候只是感叹这位先生字写得可真好看,辞藻精绝,言语诚恳。

  可为什么耶娘还是好生气的样子?

  那时童少悬才不到七岁,只是个半大孩子,不太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到了及笄这年,一直都对童少悬有好感的友伴们,没有一家真正上门提亲,据说是受了当年唐家退婚一事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