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完之后他又问晏卿,“晏卿啊,你看这样行不行,爹给你做一些这么大的小木块。把这些字都分开刻在每个小木块上,不刻在同一个模板上。然后一张里面需要什么字,就捡出来什么字排好,这样既方便,也省的浪费这么多模板。”更重要的是,不用刻那么多了!
晏卿暗道,现代人说的果真没错:懒惰是推动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
他爹因为想偷懒,短短几个月,就把印刷术从雕版印刷时期,直接推进到活字印刷时期了!
晏卿故作茫然的问,“这样行吗?”
宋池来了兴致,跃跃欲试道,“试试不就知道了?”
这一试果然能行,就是还有一些小细节问题,需要改进。
宋池高兴的不行,简直浑身舒坦,等他把所有的字模都刻出来,以后就不需要再这么辛苦了!
上河村,宋家。
晚饭时间,宋李氏像往常一样,开始分配食物。
干活的男人一人一大碗杂粮粥,配一个野菜窝窝头。女人和半大小子则是一小碗杂粮粥,配上稍小一点的窝窝头。
大房的长孙宋晏昌又格外优厚一点,“晏昌你多吃点,读书费脑子,又辛苦,不能饿着肚子。”
老太太和颜悦色的说道。
宋晏昌穿着一袭长衫,十四岁的少年,举手投足间已经有了读书人的书卷气。跟宋家其他人比起来,他的气质极其出众,简直是鹤立鸡群。
“谢谢奶。”
“谢什么,跟奶还这么客气。”
然后是家中女孩们的饭,一人半碗粥,和半个窝窝头,而且粥是最稀的那一部分。
大丫几人都已经习惯了,端过饭碗,默默的吃起来。
轮到福宝的时候,老太太的手顿了一下,然后给她捞了点稠的,窝窝头也给了她一整个。
“福宝也多吃点。”
宋福宝说了一声“谢谢奶”后,就低头吃起来。
虽然看起来她比其他姐妹的待遇要好的多,但她知道,她在老太太心目中的地位已经不比从前了。
因为以前老太太都是第一个给她盛,而且她的吃食总是独一份的。别人吃野菜窝窝头的时候,她能吃上白面做的饼子。偶尔还会在她的粥里卧个鸡蛋。
享受过那种特殊待遇,现在变成这样,宋福宝心里就有了落差。
至于原因,她其实也知道,那是因为她的福运没有了。
她已经半年多没往家里带回过东西了。似乎是从四房一家搬走后,她就再也没有过奇遇了。
以前排着队撞死在她面前的野鸡兔子没有了,摔跤就能捡到的人参、金子也没有了。
虽然有她以前的那些功劳打底,家里人还对她的福运抱有期待,没有一下子就转变对她的态度。但福宝自己清楚,她的那种福运是真的没有了。
因为她以前能隐隐察觉到那种福运眷顾的感觉,那种说不清道不明但又确实存在的、玄而又玄的感觉。
但突然有一天,她的这种感觉就消失了,再也没有出现过。
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觉得惊慌不已,总感觉有什么重要的东西离自己而去了。
可是她又不能对人说。
她知道,一旦她说出她没有了福运,家里的态度就会立刻转变。
她的特殊待遇就会消失,她会成为家里不受待见的女孩中的一员,跟她们一起干活,吃着最少分量的饭……
这样的生活是她完全不能想象的。
“福宝啊,你啥时候再给咱家弄来点荤腥啊?最近吃的一点油水都没有,孩子也跟着不够吃了。”
怕什么来什么,对面的陈氏,抱着三个月大的小儿子,一脸笑呵呵的问她。
福宝心中厌恶的不行,但脸上还是一脸茫然的看着她,语气天真,“二伯母你想吃肉啦?可以拿银子去买呀,县城里不是有卖肉的吗?”
“嗨,我是说,不花钱的那种。福宝以前不是经常带回来野鸡和兔子吗?怎么现在没有了?”陈氏干脆挑明了问。
她生产的时候年纪大了,再加上吃的差,奶水不够孩子吃了,所以正是需要荤腥的时候。可谁知福宝这半年来,竟然一次也没带回来过!“运气这种事又说不好, 哪能是福宝说捡就能捡的?你这样说也太为难福宝了。”福宝的母亲徐氏连忙说道。
陈氏干笑两声,“我这不是奇怪吗,自打四房搬走后, 福宝就再也没往家拿过一回东西。反倒是听说四房一家在县城里过得不错, 不仅把柱子送去读书了,还听人说他家经常吃肉呢!我琢磨着,是不是四房把福宝的福气都给带走了?”
“你瞎说什么呢?他们能吃肉还不是靠福宝卖参的钱?”一想起被苗桂花抠走的三十六两银子,宋李氏就呕的要死, 偏偏陈氏哪壶不开提哪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