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说贵妃娘娘是个冷清的性子,但是她觉着,贵妃娘娘其实是个好人。
有了贵妃娘娘解围,赵芯儿总算是落了座,她时不时看一看坐在远处明贵妃,但她专心吃着桌子前的饭菜,并未再看她一眼。
比起皇后娘娘那边,热热闹闹,众人围着送祝福语的样子,明贵妃那边儿瞧着,实在是冷清了一些。
大抵是知道明贵妃与皇后娘娘不对付,所以明贵妃旁边的两张桌子,都没有人,她的旁边,只有两个宫女在伺候着。
赵芯儿微微蹙起眉,轻声问崔二夫人:“不是说,明贵妃很是受宠吗?”怎么那些夫人小姐们,都避之不及的模样儿。
崔二夫人叹了一声,小声道:“明贵妃的确受宠,但她膝下无子,巴结她远远不如巴结皇后娘娘要受益的多。”
赵芯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片刻后,她端着酒杯来到明贵妃的桌前,道:“贵妃娘娘,妾身敬您一杯,多谢您方才为妾身解围。”
明贵妃看了她一眼,便收回了目光:“不必,我不过是看不惯她罢了,你回去吧。”
说完,她站起身,转身离开。
赵芯儿看着她的背影半晌,方才收回目光,端着酒杯回去。
崔二夫人看着她,担忧的道:“皇后娘娘与明贵妃向来不和,你去跟她敬酒,皇后娘娘许会恼了你。”
赵芯儿抿了抿唇,“左右她也不喜我,也不差这点恼怒了,只不过,连累了婶娘与宜妹妹。”
方才,皇后娘娘看她的那种目光,她很是熟悉。近些年里,有很多人都曾这么看过她。不喜欢便不喜欢,太子与太子妃便已经记恨上了她与夫君,如今,也不差个皇后娘娘了。
“你这孩子,说话这般见外。”
崔二夫人嗔怪道。
……
皇后娘娘日理万机,后来,也没时间再来找赵芯儿的麻烦了。
终于,寿宴结束了。
赵芯儿便同崔二夫人一起离开。
谁料,今日真可谓是冤家路窄,赵芯儿在路上,又遇见了太子陆卓。
陆卓看到赵芯儿后,细长的眸子便微微眯了起来,朝着几人走近。
赵芯儿垂下头,同崔二夫人等人一同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不必多礼。”太子目光落在赵芯儿身上,几月未见,这小美人瞧着,比先前更加漂亮了。想到袁子琰此次成功剿匪,在父皇面前又立了一功,陆卓面色便阴沉了下来。
那种带着侵略性的目光,叫赵芯儿心头直发慌,且心中不快极了,就像是摸了满手黏腻,却又不能擦干净的那种不快。
陆卓盯着赵芯儿半晌,忽的冷笑一声,收回了目光,大步离去。
崔兰宜心有余悸的问赵芯儿,“嫂嫂,你认识太子殿下?”
赵芯儿抿了抿嘴唇,“不认识,是前头去古茗寺时,碰到过一次。”
崔兰宜皱了皱鼻子,“那你日后离他远些,我觉着这位太子,看你的目光怪怪的。”
赵芯儿点头。
回了府中后,赵芯儿便觉得累极了,她半躺在躺椅上歇息着。
包子没去过皇宫,心中有些新鲜,在旁边问:“夫人,皇宫怎么样,大不大,漂亮吗?吃的是不是特别多?”
赵芯儿回答:“大,很漂亮,嗯,多。”
包子又问:“那夫人,皇宫里面是不是很好?”
赵芯儿却摇了摇头,“并不好,包子你不会喜欢的。”
那么高的城楼,就仿佛将人围在大大的牢笼里,赵芯儿不喜欢。
不知为何,她突然想起了那位明贵妃冷淡的模样儿,听说,她出身乡野……
或许,那位明贵妃,也是不喜的。
赵芯儿摇了摇头,不再胡思乱想。
包子还在问:“为什么不喜欢?”
赵芯儿不想再说,只道:“你去将李程叫来。”
包子不情不愿的扁了扁嘴,“好吧。”
没多久,李程便过来了。
“夫人,您找我?”
李程上前,拱手行礼道。
赵芯儿点了点头,问:“我同将军去苏州之前,交代你的事情,查的如何了?”
李程头疼道:“回禀夫人,这……奴才并未查到。”他语气一顿,才道:“若不然,您再差包子去问一问于娘子,还有没有什么其他的信息,奴才差人问遍了那块儿,也没找到这么个人。”
“我知道了,你下去吧。”
“是。”
李程退下后,赵芯儿也有些头疼了,同包子道:“你同我去了江苏那般久,也许久未见到你干娘了,这两日给你放假,去看望下你干娘吧,顺便再问一问,可还有其他信息。”
包子面上一喜,“谢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