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她却不得不面对远赴异乡的苦楚,不知道在前方等待着自己的是什么,是幸福还是灾难,但是面对历史的长河,一个女人思想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以及她的苦难与牺牲、孤寂与忧虑等等无处倾诉的心路历程,又有谁顾及些许呢?
想到这些,李治仿佛是被泼了一盆的冷水,再也找不到先前那些激动的qíng绪,也有些怀念现代,至少在现代jiāo通发达,即使远嫁也不必担忧再也不能回来,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看到对方,而文成公主以后只能将相思赋予鸿雁,再也无缘踏上故土。
现在他什么都不能做,只能在心中祈祷,那个西藏的英雄松赞gān布会是文成公主的良人,值得这个女子托付一生。
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没胡沙;生乏huáng金枉图画,死留青冢使人嗟。【李白《王昭君》】
“九弟”少年qíng绪的突然转变李恪知道是为何,他很奇怪为何自己会那么的了解少年,仿佛他做任何事自己都能猜出缘由“有朝一日我若为帝,定要边关四邻臣服于我,不要用一个女子的幸福换取这短暂的和平,这是身为皇帝的耻rǔ”
唇边的苦涩之意稍减,李治清亮的眸子看着李恪“我相信三哥能够做到,也等着那一日的到来,不过此刻三哥可愿意陪我去喝酒”
“好”
☆、第五章:诗画双绝今日见
第五章:诗画双绝今日见
长安没有鹤羽楼,有的是闻名全国的仙羽楼,许多的文人雅士朝中大臣无事时都喜欢到这里坐一坐。
李治没有让李恪要雅间,而是要了一个靠窗的位置,看着窗外的风景等待着酒水。
“九弟还在因为和亲的事qíng不快吗?”相处这些时日,李恪知道少年是一个感xing的人,很容易就被身边的事qíng影响,他这种xing格还真的不适合做皇帝,所以就由自己来接过他所不yù之事,守护他吧。
“三哥,你说如果不是我,她是不是还会在家中天真无忧的生活,而我却让她背负上了国家安稳着巨大的包袱”李治盯着李恪的眼睛,此时他心中没有国家大义,有的只是一个女子的喜怒哀乐,有的只是对这个女子命运的忧心。
李恪摇摇头,覆上少年的手紧紧握住,坚定而认真的道“九弟这不是你的错,不是她就会是另外的一个人,总要有人去,这个包袱总要有人承担,如今你只看到了她的哀愁,却没有看到更多人的哀愁,如果没有和亲,就会发生更多的战争,到那时又有多少人丧生,又有多少人失去儿子、丈夫、父亲,他们又该如何?以一个人的幸福换来更多人的幸福值得的,不是吗?所以九弟没有必要自责,也不要把责任硬往自己身上揽”
“三哥说的对”李治扬起唇,不只是释然还是嘲讽“以一个人的幸福换来国家的安宁,更多的人的幸福,是值得的,看来是我的眼光太局限了”看着小二将饭菜酒水全部端上,李治沉默了许久,为自己也为李恪斟上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三哥今天我们二人不醉不归”醉了就能够一解千愁。
“小九说的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慡朗的声音突兀的□□,李元嘉朝他们走来,一开始看到这两兄弟在一起他还以为自己看错了,印象中这两人好像很少有jiāo集,如今看来他们不但有jiāo集,而且关系很好。
李恪起身,向着李元嘉揖了一礼,“皇叔也来了”说完又向着李元嘉的身后叫道“上官仪上官大人”
李治并不认识李元嘉,不过拜李恪给的资料所赐,他已经知道这位是李渊的第十一个儿子,如今的韩王李元嘉,年龄与李恪相仿,也随着李恪向他揖了一礼“皇叔”叫过后就像着上官仪看去,这个人他知道也很熟悉,在历史上也有记载,他就是武则天身边女官上官婉儿的祖父,也是有名的诗人。
“几日不见没想到小九竟有如此的文采,还真是应了那句话士别三日应当刮目相看啊”李元嘉上下打量着李治,越看越觉得他不同于往日“小九看上去好像与以前不同了”
李治闻言轻笑“皇叔过奖了,能有什么不同,我还是以前的我啊”
“虽然是还是以前的九弟我也觉得九弟不同了”李恪也随着李元嘉打量李治,看了许久恍然道“原来九弟又长高了一些,皇叔你看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