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哥你这是在嘲笑我吗?”李治挑起唇角,难得李恪也有心qíng来打趣他人“我虽然是一个感xing的人,但是做人的原则还是有的,这个基本的原则是不能跨越的”
“能不能跨越,现在九弟说这些还为时过早,有些原则不是你能不能跨越,而是你愿不愿跨越,什么原则道理都是虚幻的东西,只有自己的心才是真实的,当你的心倾向于谁得时候你的原则也就会向着他倾斜”李恪不紧不慢的对李治说,他也等着李治向他倾斜。
看李恪说的高深莫测的样子,俨然很有哲学家的典范,不过他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有些时候感qíng时无法控制的,它会超越一切,人们也就会为了心中的感qíng做出一些以前不敢想象的事qíng。
吏部的官员们直到辰时才相继到来,在外面纷纷议论着李恪这个新来的吏部尚书,但是大多数人对于李恪都是不满的。走到面外李恪坐在书案前,见到他所有的人即刻停止了议论“参见吴王殿下”
“各位还是以官衔相称吧”李恪开口,面上看不出悲喜“一个时辰前我与太子就已经到这里了,谁能告诉我吏部是gān什么的?”
“回尚书大人,吏部的职能是替朝廷管理官吏”
“你们还知道吏部是做什么的啊”李恪的声音骤然沉下“既然知道自己的职能就更应该以身作则,按照朝廷的规定卯时各部司就要开始办公,现在都到了辰时了人才来了不到一半,这样的散漫的吏部,连自己都管不了,如何去管理别人?我大唐的官员若都是这样怕是亡国之日不晚了”
“臣等知错”
“算了”李恪摆摆手“今儿是第一次,本官就不做深究了,只惩罚最后三个来的人半年的俸禄,以后谁要是在敢像今日这样不按时到这,朝廷是不养闲人的,要想清闲还是尽早回家就是了,省的làng费国家的粮食”看着下面诚惶诚恐的官员,李恪放缓了声音“都说说今日有什么事qíng吧,先捡重要的说”
“最重要的事qíng就是皇上下旨让各州推选出十位德才兼备的人,由皇上面试后选出三位做县令,明天就要在承庆殿召见”
“选的如何了?”
“已经选好了”
“那好,即刻把他们找来,本官要看看你们选出的这些人究竟是不是德才兼备,以免到时在皇上面前丢本官的人”
很快十名从各州选出来的人就到了吏部,李恪看着他们询问一个很简单的很大而化之问题“你们以为如何能够治理好一县?”
第一个被点到名字的人似乎有些紧张,说的有些词不达意,李恪又点了一个人,这个人到时很从容,不慌不忙的开口“臣以为要治理好一县,首先要让百姓们崇尚教化,让百姓知礼而达xing,要……”
李治轻笑一声,打断他“你是不是还要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rǔ’?”
“太子殿下所言极是”
“那你要如何让百姓衣食足,又如何让百姓做到仓廪实?”李治问。
“这……,这”这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什么,李治看了其他选出来的人,这些人应该都是一样,什么华而不实的大道理都能说出一大堆,但是要让他们办实事的时候就都无言以对了,有这样的官员怎么能奢求他们能够为百姓办事呢?“这就是你们选出来的人?这样的人能够做什么,只会是国家的蛀虫,重新选,就是不要官也不能用这样的人,别说是造福一方百姓了,这样的人不是一方的祸害就行了”
“太子殿下?可是明天皇上要召见他们的?”
“召见,这样的人领去见父皇只会让父皇发火罢了,还不如不见,父皇那里我会去说,你们重新把各州的人召集,这次我来亲自选,宁缺毋滥,必须要选出有真才实gān的人”李治一向温柔的语气也变得重了起来,他就不信大唐千万人之中全部都是这样没用的人。
看到那官员还有些犹豫,李恪也发话“就听太子殿下的,赶快去办”所有人相继退出去,李恪看向李治,今日他似乎有些激愤了,不过身上却也散发出以往没有的威严,让自己无法移开目光,“九弟打算如何选拔官员?”
“可以考时政,断案这些实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要考察他们的人品,三哥以为呢?应该怎么选?”李治思考,唐朝已经有了科举,但是并不完善,还有很多人都是举荐上来的,这些举荐而来的士族很多都是没用的人,必须尽快的完善科举制,若是能够在这里推行素质教育就好了,只可惜现在的唐朝还没有发展到这个地步,不能一蹴而就,他们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一些补充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