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年代_作者:邹粥粥(145)

  贾工到底领qíng,不再说扫兴的话,三个人把一桌子菜一扫而光。

  第52章

  热热闹闹的黑市,农民卖菜卖粮还清生产队欠账,修缮了自己家的房子添置了自行车,扯上几丈机织花布,就等着年底杀猪娶媳妇办婚宴。

  眼看着农村都过上好日子,挣工资的城里人坐不住了,别的不说,肚子里缺的油水总该补上吧?自打过完年,多久没吃过大米白面了?以前是没有,现在只是缺钱。

  家里孩子闹着要饼gānjī蛋糕,老婆看着别人的新衣裳也眼馋,虽然勒紧裤腰带存钱,可是工资就那么多,到底是不够。

  黑市渐渐多了来卖东西的城里人,花瓶字画金银玉器,翡翠镯子玛瑙碗……

  不管识不识字有没有钱,国人都知道老东西值钱,古玩行可是传承了几千年的。嘲笑人家不识货,什么宋朝官窑的瓷盘喂猫元朝翡翠槽子饮马……那都是古董贩子杜撰出来的。石碑拉回去挡猪圈倒是有可能,光灿灿的瓷器玉石金银谁会不稀罕?

  叶青这阵子下班就来逛,不存着捡漏的心思,纯粹就是喜欢,看到中意的就买回来。

  几天下来,花出去一百多块,家里饭桌换上织锦桌布,装蒜头的容器换成玛瑙碗,泡咸菜的大缸换成青花瓷。

  花架子上水仙花盆换上绛釉海钵,窗台上摆着玉石笔山,碧玺纸镇,玳瑁笔筒……

  地上桌上还堆着玉纹观音瓶,胭脂凤头壶,仕女碗,八卦炉,莲花洗,葵花瓶,青釉六方洗,白釉瓜棱罐……

  周末徐友亮过来,一进屋都惊了!

  满屋子花花绿绿瓷器玉石,让他怀疑自己进了古玩店,而且还是专卖赝品的!

  “你从哪弄一堆破烂回来?”

  叶青仰在沙发上肯huáng瓜,不悦撇嘴:“什么破烂?是古董好不好?街上买的。”

  徐友亮无语凝噎,你家古董满大街买啊?

  “你知道这是什么?”徐友亮指着桌上的一个花瓶问。

  叶青扫了眼:“嘉庆胭脂凤头壶。”

  “这个呢?”

  “光绪青釉六方洗!”

  “那个呢?”

  “宋代哥窑冰裂玉纹碗!”叶青大言不惭。

  徐友亮险些一口老血吐出来,算了算了,喜欢就买吧,反正工资没几个钱,不做衣裳也是乱花。

  想想还是胸闷气短,徐友亮掏出香烟点着,顺手拿了一只豇红彩釉梅花圆洗放茶几上,弹烟灰。

  “徐友亮!知道你拿的是什么吗?”叶青心疼大喊。

  “知道啊。”徐友亮答的云淡风轻。

  “神马?”

  “国营陶瓷厂生产的烟灰缸。”

  叶青一怔,拿起来圆洗往底下一瞅,顿时错愕!gān笑着放回茶几:“专门给你买的,你抽哈!抽!烟灰别掉外面哦。”

  徐友亮白眼。

  叶青吐舌,古董鉴定这东西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学的,那是长年累月把玩真货jīng品练出来的。口口相受世代家传,其中的真章绝不会外泄出去。

  一等藏家,二等贩子,三等骗子,四等专家。

  真正大藏家神龙见首不见尾,身份永远是个谜,深谙处世之道。不管外面如何改天换日都永远处立于安全位置,拿得到自然有本事护得住。

  古董贩子也称半个行家,虽然口舌招摇常常蒙混牟利,但是手上功夫眼里真章也不是白给的。他们这行高风险,全部身家押下去,看准了一夜bào富,看走眼就瞬息间妻离子散倾家dàng产,由不得你不下功夫。

  所谓骗子也就是做赝品的手艺人,从chūn秋战国的和氏璧开始,赝品行家就跟大藏家较着劲的比手艺和眼力。宋仿唐,清仿明,民国的敢仿战国……不了解真品怎么做得出好赝品?

  文物专家整天对着墓坑里直接挖出来的古物研究,他们jīng通的是著书立传研究历史人文,让他们品鉴真假那纯粹是作秀。

  叶青也就过过gān瘾,她自然知道市面上掏不出什么真正好东西,就算再过几年,毁掉的也不见得有多少真品,珍品更不会。

  不过这些东西也不是毫无用处,再往后几十年的怪状若让徐友亮有幸看到,那才叫瞠目咋舌。

  再看烟灰缸,叶青不禁有些心疼,要是想办法把底上的国营陶瓷厂戳子弄掉,以后带去鉴宝多好?没准儿专家一高兴说个几百上千万,拿去送人多有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