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_作者:如小果(165)

  站在她身边的婆子忙笑道:“二夫人这样说,可叫我们脸往哪里搁?两边都一样,谁还敢偷jian耍滑不成?四姑娘出阁这样的大喜事,谁也不敢出纰漏的。”

  那婆子是张氏身边得力的,周氏谢了几句,张氏好像现在才瞧见童若瑶,拉着她的手张张嘴,半晌才感叹道,“真是女大不中留,家里女孩儿越来也少了。一转眼,竟都这么大,我还想着你小时候可人的模样呢?”

  童若瑶垂着头微笑,张氏要奉承人起来,那嘴里什么都说得出来。一大推赞美之言童若瑶耳朵里嗡嗡作响,终于抓住一个停顿的间隙,“婶子快请坐。”

  张氏坐下来,一抬头才发现不知道刚才说到哪儿去了,笑了笑道:。“写信告诉你二姐了,可惜她一时赶不回来,你别多心,她走时还特意留了东西,我今儿就给你带过来了。”

  童若秋能想到这一层?不管是不是童若秋的意思,童若瑶笑着收下,打开一瞧,竟是一只金光闪闪的赤金项圈!张氏这会子拿不出这样的东西,那就定是童若秋留下的。童若瑶实在没想到吝啬如张氏,能将这东西拿出来。

  “喜不喜欢?”张氏望着她问道。

  怎么能不喜欢,童若瑶拿在手里掂量掂量,份量充足,“真好看,二姐有心了,等她回来我一定要当面谢谢她。”

  张氏笑得毫不在意,道:“都是姊妹,什么谢不谢的。”

  周氏又谢了几句,说着话,惠儿从外面进来,“三姑奶奶来了。”

  屋里众人随之一愣,张氏笑容僵在脸上,眼底慢慢流露出嫌恶来。说话间,穿着一身脸色衣裳的童若绾笑盈盈走进来。给周氏请安后,略略朝张氏福了福,张氏歪着头整理发鬓装作没看见,童若绾也不等她说话,就走过去和童若瑶、蒋蓉华说话,“昨儿就想回来瞧瞧,家里有事儿走不开,今儿得了空可不就来了。”

  据老爹透露,不知郑大人攀上了什么关系,明年有望升迁。过年的时候,郑家就忙着送礼,郑夫人来童家晃了一圈就离开了。

  “三妹有心,四妹还念着,快坐下吃杯热茶暖暖身子。这季节,说冷不冷,风却还有些刺骨。”

  童若绾在下首坐下,吃了两口茶,就叫跟来的丫头把预备的东西拿出来,声音不高不低地道:“四妹也是知道的,我拿不出好的,这是一对戒指和一对赤银簪子,不能和长辈的比,也不能越过长辈的去,四妹不嫌弃就收下,权当领了我的心意了。”

  童若瑶看了一眼张氏,感qíng她们两个在暗中较量?

  张氏似是和周氏说话,却摆明了是说给众人听,“秋儿赶不回来,也不知怎么念叨。家中姊妹,她又和四丫头最要好。”

  周氏顺着接下话茬,“二丫头有心,再说过不了多久就回来了,到时候她们姊妹还怕见不了面?”

  张氏点点头,“也是,总能见到的,好在给四丫头的东西我送来了。”说着,特意看了看桌上的金项圈。

  童若绾暗暗咬了咬牙,一直以为这一次总能扳倒张氏,没想到这么快张氏就爬起来了。怪也只怪柳姨娘不争,也不听她的劝,白白葬送了这大好的一个机会。面上含笑,“原来二姐要回来,我竟不知,母亲也不告诉我一声。”

  说着看了张氏一眼,眼里似是得意又似乎带着示威。这样的童若绾实在叫人喜欢不起来,童若瑶和大嫂说起话,蒋蓉华心里也不喜童若绾。童若绾说了一句,见张氏不理,心中不免更得意起来,张氏最在乎的就是童若秋。

  “我也给侄女预备了一些,明儿才能送来,请了云鼎坊的师博。”

  周氏惶恐,“弟妹破费了,她们小辈的怎么能收这样的大礼?”

  云鼎坊是上京知名的玉石打磨雕刻作坊铺子,说是宫里的人都喜欢云鼎坊做的东西,因此里头出来的哪怕是一件小小的玩意儿,在市面上也是难买到的,几乎都是定制。不过这种东西和价值连城的古董不能比较,可对于一般家庭来说,却也难得。

  张氏十分慡朗地笑道:“也就这么一次,不算破费。”

  童若绾闻言冷哼一声,朝童若瑶和蒋蓉华道:“去你屋里坐坐吧,一会子我还要回去呢。”

  她们分开自然是好,童若瑶起身禀明周氏和张氏,告了罪出来。只是,童若绾和张氏这又是何必呢?童若绾这样就能得到好处?她已经是嫁出去的女孩儿,不想想自己以后的路,却对过去耿耿于怀。再想想童若淳,一母同胞,同样的环境,一样的处境,人和xingqíng却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