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锦绣之小户千金_作者:如小果(72)

  郑夫人只呆呆地看着她,半晌才笑道:“竟活脱脱一个仙女儿!”

  童若瑶微微红了脸,听着这样的赞美多少还是有些害羞的。在加上,周氏昨儿话里话外透出的意思,虽不是男女相亲,却也是见见对方的母亲,何况童若瑶也不擅长这样的场面。

  周氏笑着介绍郑夫人,让童若瑶喊伯母。

  童若瑶依着周氏的意思,叫了一声,郑夫人便站起来,亲切地握住她的手,从头到脚细细看一番,最后扭头朝周氏笑道:“倘或你嫂子瞧见,指不定比我还高兴。那会儿你住在你嫂子家里,好像还是昨儿的事儿,今儿你女儿都该嫁人了。”

  这话说的,到底是来叙旧还是来那啥的?童若瑶垂着眉眼,倒希望她只是来叙旧。郑夫人说话听着好听,却分明处处压着周氏。

  陈妈妈在后面听得外面的动静,料定是客人到了,便将早起预备的点心端进来。客套间,童若瑶挨着周氏坐下,听着郑夫人继续和周氏叙旧。从中倒知道了一些母亲过去的事儿。正听得津津有味,外面童若秋的声音传来。

  “……妈妈何苦自己做,我屋里便有剩余的,你过去拿便是。这血淋淋,瞧着多吓人。”

  竟是童若秋从那边过来,经过后面厨房见陈妈妈在哪里杀jī,又见她将jī毛细细地收捡起来,好奇一问才知道她要做什么,便摆出趾高气昂地模样说了这些话。

  人刚到院子里,便朝着童若瑶的屋里喊道:“四妹,老太太昨儿叫你画的花样子画好了没?叫我过来取呢!”

  那不耐烦的语气竟好像童若瑶是她的丫头,一边说一边自顾自地往那屋里去,小玉站在门口喊道:“二姑娘,四姑娘在这里陪客呢。”

  童若秋顿住步子,“这边来了客?怎么我不知道?”

  说着便朝正屋来了,郑夫人疑惑地看了周氏一眼,周氏解释道:“是二老爷家的二姑娘。”

  郑夫人对童家倒是不甚熟悉,只见一位身姿高挑的女孩儿进来,不耐烦地看了屋里众人一眼,才朝周氏和郑夫人行了礼。

  郑夫人目光在童若秋和童若绾身上来回转了几圈,神色渐渐有些异动。

  周氏虽不喜童若秋,身为长辈也不好摆脸色,便叫童若瑶陪童若秋去拿老太太要的东西。她们刚出门,郑夫人便打听起童若秋来。周氏倒没多心,又因她是旧识,少不得多说了几句。

  别说郑夫人留心,就是她身边的婆子也留心了,都是童家的姑娘,身上穿的可大不一样。

  “既然来了,是不是也该去拜见拜见老太太?毕竟是长辈,今儿就让我充一回你的娘家人如何?”郑夫人笑着问道。

  周氏慡朗地道:“夫人要过去拜访老太太,老太太必然高兴。”说着便叫小玉先过去通报一声,她和郑夫人随后就过去。

  045

  上京西街一代,多是外来人住的地儿,有从商做买卖的小商户在此落地生根,亦有一些从外地搬来上京的人,少数上京本土人家。因地界处于朱雀街末端,住宅后面便是酒家驿站,甚为喧哗,来往人流鱼龙混杂。这里的宅子或买卖或凭租相对来说便宜许多。

  此刻,天才蒙蒙亮,街上车轮碾地,商家叫骂伙计,扫地声、小孩儿哭闹声,各种啁哳此起彼伏。

  一位婆子推开门进来,“老爷方才问,昨儿借来的马车还用不用,倘或不用他便打发人去还了。”

  郑夫人理了理鬓角的头发,对着铜镜照了照,一边起身一边朝那婆子道:“你去王家问问,他们若是要用就拿去还了,不用就搁着吧,我还有用。”

  说话的空挡已经从屋里出来,随着朝西边紧闭的房门望了望,嘴里碎了一口,便朝东边抱夏去了。

  里头两个小丫头已经将早饭端上桌,郑老爷坐在上首,就着一碗米粥一个馒头吃早饭。郑夫人叫丫头们都退下,这才在旁边的椅子上坐了。刚准备吃饭,冷不防郑老爷突然问道:“家里还有多少银子?”

  郑夫人一听,眼底虽不喜,却笑着答道:“一家子多少张嘴吃饭,还能有多少剩余?”却知郑老爷这么一问,必定是要用银子的。

  郑老爷道:“我平常坐的那定轿子坏了,昨儿张财说只花几两银子用这个旧的去换个新的。今儿张财要过来,你叫人看顾着。”

  郑夫人松了口气,是几两银子的事儿,不是huáng大人府上又有什么大事儿。这三四年间,女儿出嫁,大儿子成亲,如今又在上京买了宅子,家里的日子确实是难了。眼下二儿子年纪到了,在老家寻个姑娘固然容易,但这迎娶路上却不知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