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若秋冷笑道:“真希望是个傻子!”
这样恶毒的诅咒,看来童若秋是恨上童若绾了。童若瑶没说话,淡淡笑了笑。而接下来,童若秋却爆料出一个让童若瑶惊愕的消息。
赵夫人提到的那家姑娘,好像瞧得上大哥童若远。这话还是赵夫人说的,童若瑶心里一激动就忙叫童若秋细细说来。
原来童若秋和孙博文大婚那日,蒋夫人携女儿也来了,恰好童若远和童若晨作为送亲的也去了,蒋夫人想起这事儿,就询问了赵夫人,赵夫人还特意把童若远叫去说话,借机让蒋夫人细看,蒋夫人的小女儿就躲在屏风后面。童若远目不斜视,赵夫人问什么就答什么,自然没有瞧见屏风后某个姑娘脸红心跳。
蒋夫人虽对童若远模样举止很满意,听赵夫人说起家里的qíng况,却有些犹豫。
“不过,我婆婆说当时蒋夫人犹豫的时候,蒋家小姐却有些失望。”
只是碍着女孩儿,不能自己做主罢了。也是,人家的父亲是四品官,怎么能瞧得上一贫如洗的他们家。
“但,我婆婆说这事儿说不十分肯定,却也不是完全不可能,你可知那蒋家小姐并非蒋夫人亲生,只是蒋夫人生养了三个儿子,偏偏没有女儿,才把她抱在身边养着的。”
庶出,所以蒋夫人才会留意童若远。童若瑶倒不觉的庶出有什么,只要心态好,什么都好,再说如果真的是嫡出,哪里会看得上这些小户人家,那自然是得高嫁的。就像童若秋和童若绾、童若淳的。
“你可瞧见了,人品相貌如何?”童若瑶决定好好打听一番,现在母亲心里难受,也好说给母亲听,让母亲宽宽心。
听童若瑶问起模样,童若秋眼里就生出嫉妒,凉凉地道:“不比四妹你差,说话小声小气的,站在风口好像风都能chuī走。”
“啊?”童若瑶脑海里立刻浮现一个柔柔弱弱的林黛玉形象。
童若秋又道:“反正比三妹好了不止多少倍,比四妹你也生的好看。”
看童若秋眼里的嫉妒,童若瑶知道她说的并非假话,模样生的好,又是从小在嫡母身边养大的,说话小声小气,那定是教养不错,又温柔的女子,这样的怎么能看得上大哥,不是童若远不出众,关键是婚姻这样的大事,往往不是单纯的男女间爱慕和称心,包括很多因素,最大的莫过于经济基础。虽然是庶出,蒋夫人带着她四处走动,疼爱看重之qíng不言而喻。
想到这里,童若瑶有些失落。只得说起别的话题。
童若秋在这里一直坐到日头西斜才起身过去,还说明儿再过来找童若瑶说话。在上京的习俗,女孩儿出嫁三日回门,要在娘家住几日,然后新婚丈夫才来将妻子接回去。
送了童若秋,童若瑶折身进屋,看着桌上的东西发怔。把自己所有的首饰加起来也没有童若秋送来的多,也不知童若绾和童若涵她们和自己是不是一样。成色上好的赤金簪子,还有玉石手镯、宫纱做的宫花以及几对戒指等。
小玉见她一样一样拿起来看,笑着去拿来妆奁匣子道:“赵夫人对二姑奶奶真好,这些东西竟然都是她预备的,还没有落下任何人。”
童若瑶笑了笑,童若秋能笑脸回来,大概也是赵夫人的功劳吧,有了一个好婆婆,即便丈夫对她不好,也多少要顾着婆婆的脸子。
“对了,方才二姑奶奶说的蒋家姑娘,要不要告诉夫人?”小玉一边将首饰放进匣子里,一边随口问道。
童若瑶摇摇头,“暂时别说,免得空欢喜一场。”
说着看了看外面,老爹也快回来了,不知大哥到底想出了办法没有。不过,童若瑶这会儿反而平静了,细想大哥的话,并非没有道理,huáng大人是官,在上京这种权贵之地,他一个侍郎还不能只手遮天。
只是,就怕他找些莫须有的缘故来打压童老爹,老爹在部里待的时间本来就不长,与他jiāo好的同僚只怕是不会站在他这边而去得罪huáng大人。
还是等大哥的消息吧,她一个女孩子又能做什么?其实,中午孙博文过来的时候,她很想将荷包拿了,但绝对不是悄悄儿jiāo给童若绾,而是当着郑夫人的面儿,明明白白地暗示郑夫人,你所说的那个不知检点的童家姑娘,就是你要娶回去的儿媳。
想想,撕破脸闹开了,外人说起依旧是童家姑娘,而不是单单童若绾一人。好吧,反正张氏和老太太定然会迫不及待地将童若绾嫁出去,而且还是郑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