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十年前,一位原在宫里做过绣娘,后来机缘凑巧出了宫,配了人的王氏,她有一个八岁的小女儿苏比儿,绣工也极好,小小年纪,竟能绣出字体绣来,一笔一画,竟如大师手笔书写的。大家深以为奇,时有上门求绣品的。王氏见得女儿所绣的绣品这般受欢迎,索xing买了一间铺子,把女儿平素绣的东西放到铺子里,标上价钱来卖。时有家里贫苦的女孩儿,也拿了自家绣的绣品去王氏铺子时寄卖。王氏为吸引更多人买,便鼓chuī说铺子里的全是十岁以下女孩子所出的绣品。大家见得绣品既是jīng致,又说是十岁以下女孩儿所绣的,看着合眼缘的,倒也愿意买一副家去。不上两年,王氏便很是赚了一点钱。
只是苏比儿却于十岁这年得了急病、元宵节前一天便去世了。王氏伤痛良久之后,买下一处更大的铺子,挂出牌子,说明十岁以下女孩儿的绣品都可以放在她铺子里寄卖。初时全是贫苦人家的女孩儿去寄卖绣品的,近几年来,官家的、商家的女孩儿也拿了绣品去寄卖,以卖出最多者为荣。
王氏见生意越来越好,又于每年元宵节前一天,广请绣工好的绣娘当评委,为十岁以下女孩儿的绣品进行一次评比大赛。在绣品评比大赛中得了名次的,便能得到一大笔银子补贴家用。
现下每年一次的绣品评比大赛,参加的小女孩儿已是越来越多了,有些倒不是为了那笔银子,却是为了得个荣耀。
贵姐儿听得能寄卖绣品,若是在绣品评比大赛上得了名次,还有一笔银子拿,早动了心,忙着向方文凤细问评比大赛的规则。
贵姐十岁了
三月份时,杏榜一出,举子皆轰动,在榜上一片密密麻麻的名字中,郑明发看了再看,终是没看到自己的名字。陪同前来看榜的唐明山等人安慰道:“下回再考就是!”
郑明发低了头不再说话,心中无限惆怅。方遥见他如此,也安慰道:“有多少举子能够第二次就考中的?三年后再来考便是。”
一行人挤出人群,看看郑明发走的有气无力,方逍这里摸出怀里的信递往郑明发手中,笑道:“你看看这个,包你高兴起来!”
郑明发展开信一看,果然喜动颜色,笑道:“这个小子倒有出息了!”原来是来荣考中秀才了,还是一等禀生。一等禀生能够领取补贴,减轻家里的负担。算起来,来荣今年还未满十四岁,能够考中秀才,实在是一件大喜事。
方逍见郑明发脸色活泛起来,笑道:“我早上就收到大哥送来的这个信,说道来荣有出息,却考中了秀才,本想拿给你看的。想着等你看完榜再给,好来个双喜临门。如今也不错,你也该高兴起来才是。过得三年,来荣考举人,你再来考进士,若是父子两个齐齐中了,那时才是真正的双喜临门。”
唐明山接过郑明发手里的信看了一遍,点头道:“如今来荣既是中了秀才,你家里又少一个负担,只得来华和来福读书而已。贵姐儿又不用你忧心,何必愁闷?”
说起贵姐儿,众人倒呵呵笑了道:“不想她元宵节前一天,参加那个什么绣品评比大赛,绣个丑巴巴的小东西,虽没评上什么名次,却偏有好生小女娃看中她绣的那只小东西,纷纷要买她那个。她回家来叫巧娘绣了好生拿去寄卖,竟真个有人买,倒叫她小小孩子赚了银子,说起来也真好笑。”
因收到来荣中了秀才的信,众人又说起贵姐儿前阵子绣了一只丑巴巴的东西在绣品上,竟卖的极好。郑明发倒渐渐的开怀起来,寻思既然不中,苦恼也于事无益,便也与众人说笑起来。
唐府诸人也得了消息,知道郑明发再次落第,只纷纷安慰道:“下次再考便是!”
巧娘和贵姐儿在京城里住了这些时候,委实想念家里,见郑明发落第,便忙忙的准备行李要回去。众人见挽留不住,只得买了好生京里新鲜的东西给她们带回去送给亲朋戚友。
正忙乱着,却有一个常与唐家购买上等茶叶出海的行商,名唤严科的来访,说道上回得了贵姐儿带来的十件木雕小物品,他带了出海,不想那海外人氏最是爱这等手工雕刻东西,竟全数买下了,又说道下回再有这等东西,只管卖与他们就是。郑明发听的张大嘴,半晌道:“那些木雕不过舍弟平日闲了无事随手雕的,不想竟能卖钱。”
严科拍着手道:“难得他雕的活灵活现,有几件小东西看着更是稀罕,其中有一件有轮子的小房子,他们最爱的。因看着那木雕小房子有些像车子,他们越xing拿那自鸣钟用的发条,安在那木雕小房子下面,扭动了发条让那小房子在地下滑行,把好生人看怔了。都嚷着下回若有这个,再多也要,价钱好商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