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子回到临华宫的这些日子,赵婳并不大准许他去玉福宫,也不喜欢他跟三皇子玩到一起。每天都将他拘在屋子里读书,或者教导他一些她自认为十分重要的“道理”。三皇子虽然没有表现出来,但心里早已有些不满。
其实说实话,三皇子还是很喜欢读书的,若没有兴趣所在,他也不会将书读得这么好。但这并不表示他喜欢别人bī迫着他读。自己因为喜欢而读,和被bī着读是完全不一样的。
赵 婳看着他,没有指责或教训他什么,事实上,此时有四皇子和其他的宫女太监在,她也不会指责和教训他什么,就算他们母子有什么,那也是关起门来自己说,绝不 对在外人面前就发作,让人看了笑话。她语气平静的对三皇子道:“起来,跟母妃回宫去。”声音里并听不出什么qíng绪。
三皇子脸色黯然的低下了头,顿了一会之后,才迈开了脚。
四皇子有些担忧的拉着三皇子的衣袖,喊了一声:“三哥。”
三皇子张开嘴想说什么,但看到赵婳越来越沉不住的脸色时,最终什么也没说,抽回自己的手,低着头一步一步往岸边走去,然后拉着太监的手上了岸。
太监怕他湿着身子着凉,拿了大衣裹在他的身上。
赵婳看了他一眼,然后收回眼神,转过身走在前面。而三皇子则双手紧着外面的衣裳,然后亦步亦趋的跟在赵婳的后头。
四皇子则站在荷花池里,眼睛一直担忧的看着他,直到他身边的太监跟他道:“四殿下,您也上来吧,五月的池水,其实还凉着呢,您别着凉了。”四皇子这才收回了眼睛,跟着上了岸。
等回到了临华宫,赵婳让人给三皇子洗澡换过gān净的衣裳,又让他喝过了防感冒的姜汤,这才让宫女将他带到跟前来,眼睛直直的望着他,问他道:“你的功课做完了吗?”
三皇子低着头不说话,眼睛看着自己的脚尖。
赵婳继续道:“我不是告诉过你,要好好读书,不要总是和四皇子出去玩吗,为什么不听话?”
三皇子继续不说话,只是神qíng越发的黯然和委屈起来。
赵婳看着,心里越发的有些来气。只是想到自己和儿子的感qíng裂fèng,心有顾忌,却又不敢将气发泄出来。
赵婳忍着生气,心中叹了一口气,脸上的神qíng放柔和了些许,然后拉着三皇子的手道:“旭儿,母妃是为你好。你既不占嫡也不占长,若是再不比别人努力几分,如何能在你的兄弟当中脱颖而出。”
说着看着他的脸色,仍然没有缓和过来,便又问道:“你喜欢游船?”见三皇子不回答,又接着道:“下次母妃陪你一起去好不好,带上你的妹妹,我们一家三口去,母妃都没和旭儿去游过船呢。”
若是没有前面的话,听到赵婳这样说,三皇子或许会很高兴。但如今听到,心qíng却淡了些,这算什么,是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吗?
赵婳又忍不住语重心长的道:“四皇子虽然是你弟弟,但他却是你徐庶母妃生的,母妃和你妹妹才是你最亲的人。旭儿,你要知道亲疏远别。”
赵婳看着三皇子的表qíng越来越不好,知道再说下去,不仅不能令三皇子听进去,反而要起反抗心理,便也没有再多说,转而道:“好了,你现在去背诵昨天母妃布置给你的《史记》高祖本纪一篇,等晚膳过后母妃来检查,再给你讲解内容……”
从 回宫后,赵婳对三皇子功课的要求,就已经不止在四书五经了,她希望他还能熟读史记和资治通鉴这样的史书。读史书,才能明国家兴替,知道治国道理。当然,三 皇子现在的年纪还太小,太高深的治国道理和史书文章,他理解起来或许还有些吃力。但多读读多背背总是好的,读一遍不懂,多几遍也就多多少少能理解了,在加 上有她从旁指导,她相信她的儿子会比任何一个皇子更适合那个位置,而她也会让皇帝相信的。
皇帝厌恶她,却不会厌恶三皇子。而皇帝就算再重视嫡庶,也不能不为大齐的千秋基业着想,要是二皇子根本负担不起天下的重任,皇帝也绝对不会将大齐的基业jiāo到他手上。
而三皇子明显没有明白赵婳的苦心,他只知道,他又被迫着去做一件他不喜欢的事。他心里不高兴,甚至没有给赵婳行礼,直接低着头回自己的房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