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孝道、对亲qíng的牵挂,令他迫切地想要回到母亲身边看一看,他寄回家那么多钱,到底有没有让母亲的身体得到好转。然而,如果放弃这个机会,他就必须要立刻回国,再也没法继续得到如此高昂的报酬。母亲的治疗也无以为继……
但男主人公不知道的是,他的母亲早已在几年前去世。
他汇到家里的钱,都被自己的姐姐拿走,用到了外甥身上。
最终,男主人公还是决定留下来继续赚钱,恳请姐姐照顾好母亲,并往家里汇了一大笔存款。
姐姐拿着钱,带着丈夫和儿子进入了大城市生活,送儿子去了好的学校。
给弟弟的话也只是轻描淡写地一句,“知道了,你放心。”
这不是一个商业化的故事,剧本的节奏看起来有些缓慢,所塑造的人物,却深刻立体。
王忱作为导演,敏锐地从这个剧本里嗅到了高思源导演的野心。
他最终不甘再做一个国内商业市场的龙头老大,而是涉足独立电影的领域,准备开始新的征程。
而王忱也立刻明白,为什么这个角色会如罗少新所说,引发男一号激烈的竞争。
没有哪个勤勤恳恳的演员,不想饰演一个有丰富内心qíng绪、矛盾又真实的角色。
而更没有哪个演员,会放弃与高思源导演合作的机会,尤其是……做一个冲奖项目电影的机会。
他当晚便致电罗少新,“罗导,我想参与这部戏,请您帮忙安排一下试镜可以吗?”
罗少新大喜过望,“当然没问题!我现在在外面看外景地,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回北京,你有什么想法可以随时和我jiāo流,等我回来就和高导安排看你试镜。“
这件事,王忱自然也要和白佳润报备。
作为经纪人的白佳润,立刻动用起了自己的人脉,去打探了一番,这个剧本同时还接洽了哪些男演员,可能会成为王忱的竞争对象。
然而,不论是白佳润还是王忱都没有想到,已经等候在试镜列表中的男演员,竟然有十二位之多!
这其中,最有竞争力的名字却是王忱非常熟悉的一位朋友。
宁颂。
第82章 神经病
王忱答应试镜之后, 他原本还谈得上轻松的日程, 突然变得紧张了。
毕竟没有经过很系统的训练, 王忱演戏凭借的全是多年前的旧记忆,还有这阵子跟同行那里偷师来的技能。
高思源那边明确说了几段试镜的时候可能会考验的片段,于王忱而言, 单是背台词就是艰难的一关。
电影终究不像电视剧,后期有配音能够拯救。台词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一些小小的改变。然而, 电影考验的不光是演员自身的台词功底, 更要对剧本所写的字句,保持完全的尊重。演员理解不足、觉得拗口的词句, 可能恰恰是编剧或者导演另有深意的设计。
再加上,得知有了宁颂, 还有很多其他实力派的演员一起竞争这个角色。从没有在选角上承受过压力的王忱,第一次感受到了挑战感。
但这样的挑战, 非但没让王忱知难而退,甚至更加热血沸腾。
比起靠资源平平稳稳赢得一个角色,或者是通过不断勾心斗角, 获取到全新的机会, 都比不上纯粹靠演技来征服导演,更有意义了。
王忱不是得失心很重的xing格,他并不畏惧拼命付出努力后,错失机会。恰恰相反,这个过程本身, 就令王忱倍感愉悦。甚至可以说,是他想做演员最根本的原因。
拿到的剧本通读了几次以后,王忱开始对关键桥段进行了投入xing的练习。
书架,冰箱,甚至秦阅一件熨好的西装,都能成为王忱对话的道具。一开始秦阅还笑他在家神神叨叨的,像个jīng神病人。但到后面,王忱一边表演体会,一边不时地在剧本上写笔记的样子,反过来征服了秦阅。他开始尊重王忱突如其来的表演兴致,有时候看到王忱在家里自言自语地温习台词,秦阅也会知趣地不做打扰,静静陪伴。
高思源导演回到北京的归期定在了十一以后,试镜的日期也随即通知到了各个演员手里。王忱这边得到的安排是在10月8日,也就是高导回来的第一天。白佳润那边得到了准确的消息,同天一起来试镜的,便有宁颂和另两位男演员。
王忱打电话问了问罗少新,“罗导,宁颂也想要这个角色的话,是不是我们其他人的可能xing都小很多啊?他的演技您知道的……比别人我不敢说,但比宁颂,我可真是还有段距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