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专治各种不服_作者:小宴(266)

2017-07-28 小宴 娱乐圈

  突然想起在他自己事业上升期的时候,王忱的父母,似乎就这样重病过。那时候他在北京,被两个电视剧的项目捆住,根本赶不过去,而王忱的父母也根本不愿意见到自己。他烦躁又自bào自弃地想,就让王忱自己去处理吧,那是他的父母,要是连王忱都处理不好,他过去,能有什么用呢?

  秦阅大笔大笔地往王忱账上打钱,又托关系联络了医生,让王忱随时可以接二老来北京治病。

  可一直到王忱打来报丧的电话,他的父母都没有来过。

  秦阅忍不住想,那时候的王忱什么样呢?

  是不是就像荧幕上的那个人,明明脆弱得已经不堪一击,被现实伤害得连挤出一个微笑都艰难。

  可他只是嘴唇翕动,眼睫轻抖,用努力平稳的声线,安慰自己身边的人?

  乔立背着母亲,一步步走出了山沟,送进了县城姐姐和姐夫的住处。

  原本不太愿意的两口子,听说乔立要跟着同村的“道子哥”一起出国打拼,顿时喜笑颜开,保证会把母亲(岳母)照顾好,只叫乔立按时寄钱回来就行了。

  “道子哥”已经成了他们村子中神话一样的存在,跟着道子哥,谁都能发财。

  于是,乔立就这样上了道儿。

  坐飞机,转火车。

  高思源导演用几个快速的运动镜头将乔立从gān燥的荒漠,带去了贡多拉摇摇晃晃的威尼斯水城。

  画面背景音是嘈杂的意大利语,观众不大听得懂,乔立自然更听不懂了。

  与先前阳光灼目、爆土láng烟的画面不同,镜头里的威尼斯,蔓延的天际与水源,鳞次栉比的建筑,都是灰色的,温柔却yīn沉。

  这里没有嘹亮的信天游,原始而传统的宗族气氛,有的是带着对你不置一词的本地人,和充满打量、试探,甚至是取笑的眼神。

  这里是异国,是另一个世界。

  从原始到现代,仿佛一架飞机就将乔立带去了一个完全无法独立生存的地方。

  好人缘的他突然沉默下来,带着警惕的目光,环顾身遭。

  故事的剧qíng没有太大的起伏,高思源在这部电影中的镜头用得十分克制,很多时候都在引领观众扮演一个冷峻的旁观者,既带他们看到威尼斯作为旅游城市的美好,也让他们看到乔立作为一个异乡人,在这里艰难地生存。

  他住在窄小的阁楼上栖身,每天耳边充斥着嗡鸣一般不懂的语言。天刚亮就起chuáng到工地上gān活,午休只有半小时,吃个冰冷的三明治,便又返回造楼。威尼斯的水城特质让这里没有太高大的商业楼房,但本地居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却少不了。

  道子哥的施工队已经在这里gān出了名声,每个月乔立拿到的欧元,都一点点变厚。

  他给家里打电话,只有说到钱的时候,才能听到姐姐殷切的关心。

  但乔立并不在乎这个,他不停的问:“妈怎么样了?”

  镜头便因而穿回县城里,年迈的母亲身体上绑着各种各样的医疗器械,姐姐麻木地送来三餐,冷漠的jiāo流,偶尔带着外孙来遛一遛,老太太脸上才难得流露出一点欢喜的笑容。

  老太太也问:“你弟弟怎么样啊?”

  姐姐说:“赚钱可多了,都是为了孝顺您,您就放心吧。”

  乔立的母亲果然放了心,再闭眼,便永眠了。

  而这一切乔立都不知道。

  威尼斯也有晴天,他坐在船上,去下一个施工单位。

  道子哥有意无意地透露想提携他,跟着自己一起做工头,参与整体项目。

  乔立有些没自信,“我都不会说意大利语。”

  “学嘛,你住在这里,天天和意大利人打jiāo道,很快就学会了,我就是。”道子哥叼着一根烟,然后分给了乔立一根,余光趁机打量他,“你妈的病好些没?”

  乔立眼神闪过一瞬间的茫然,嘴上说:“我姐说,挺好的,就是要住院,住院很多钱。”

  道子哥闻言放心,就像意料到乔立一定会跟着他来一样,拍了拍他的膝头,“跟着哥gān吧,这里适合你。”

  适合吗?

  乔立抬头望着远方的水。

  因为换去了新工地,他们每天都会路过叹息桥。

  他问道子哥为什么这桥叫叹息,道子哥其实不知道,只说:“路过的人都愁,谁过来都叹口气,就叫叹息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