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祉墨见刘欣榆将头低着很低,感觉头都要挨着自己的脚尖了。刘子谦在怕!他以为刘子谦在怕,于是开口道“刘爱卿有何看法?”
“啊……”刘欣榆回神。
文武百官开始窃窃私语!这人胆子也太大了吧!还真认为得了三甲,就了不起啊!居然敢漠视皇上!
夏侯祉墨不由的一皱眉,他该不会没听清楚他在说什么吧!或者说他根本就没有听自己说道!
该死的,这不是挑战他的龙威吗?正想发威,却听到……
“一切先安内而后攘外,天旱水灾,救人如救火,应开仓振粮定民心,边陲作乱,固戌边将领苛刻之故,可派文臣取代武将,用仁政招降更胜于千军之力,至于盗掘私茶泛滥之弊,需法令先行而民房得守,适时自首者,轻怒,若有违者,依法置之,明主之为国也,任于正去于邪!志而能仁,则国德章,志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刘欣榆缓缓的说道!这些她还是能信手练来的,毕竟学得那么多古文,没吃过猪ròu还没见过猪跑吗?
文武百官都点点头,表示赞同!
“好,好一个‘志而能仁,则国德章,志而能知,则国政举,忠而能勇,则国难清’,刘爱卿的见解果然与众不同”夏侯祉墨夸奖道,一定要好好查查这个人的底细!
第二十五章:治标而不治本
宁王听着刘欣榆的回话,这人是谁?不管是谁,不是他的人就留不得,看来皇上已经注意到这小子了。
于是宁王站出来,想给刘欣榆难看“皇上,这边陲作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qíng,派文官取代武将,怕是很难,别到时候文官还没有到,就已经尸骨无存了”
他这一出言,夏侯祉墨眼里不由冒出了金光,这说明宁王在反对刘子谦的意见,那么刘子谦就不是宁王的人!
“宁王是吧!你喜欢bào力还是喜欢仁政呢?”刘欣榆淡淡的问道!
“当然是仁政”宁王想也没想的就回答出来!
“宁王回答的速度这么快,可见你内心深处真的是喜欢仁政”刘欣榆继续说道“既然这样派文官取代武将,以仁政招降,有何不可”
“这和本王喜欢仁政有什么关系?”宁王不解!
“连高高在上的宁王都喜欢仁政,那么你说那些将士,那些百姓,谁不会喜欢仁政,他们不过是为了生存,如实行仁政招降,有谁会愿意扛着长枪前去嗜杀,宁王,你愿意吗?”刘欣榆一字一句的说道,句句铿锵,字字掷地有声!
夏侯祉墨不禁对刘欣榆有些佩服了,宁王,连自己都还不敢跟他叫上板,这小子居然毫不畏惧!是个人才!
宁王那个气啊!谁敢这样和他说话,就连皇上那小子,也要叫自己一声‘皇叔’,这哪来的毛小子,居然敢这样公然反驳他,还那么的理直气壮!“本王乃是东郭皇朝的老王爷,边关自有将军将士即可,我堂堂东郭难道怕了他国不成”。
“那么老王爷,如果不是为了国泰民安,如果都只是自私自利,又有谁愿意去当这个将军将士,去披甲上阵?你愿意吗?,还是站在这朝堂之上百官,你们愿意吗?”刘欣榆说着有些气愤了,这宁王宁顽不灵,难怪总和皇上作对,简直是太看不顺眼了。
“反正我是不愿意”刘欣榆大胆的说道!
“皇叔是老王爷,怎么可能又成了将军将士呢?”一直没开口的夏侯祉锦终于开口说话!
“锦王,难道你没有听明白我的意思,我是说如果”刘欣榆才不怕呢?继续说道“皇上,臣觉得这个话题没有继续下去的意思,因为臣所说的只是治标而不治本的急效之法”。
夏侯祉墨忍住笑意,好你个刘子谦,在这个问题上惹怒了皇叔,却说这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这不是等于说皇叔多此一举@
哈哈,夏侯祉墨心里哪个痛快啊!多久没见皇叔吃瘪的样子了,上次差点要了他夏侯祉墨的命。
“哦,刘爱卿还有更好的方法”想归想,话还是要说的,况且如果真有治本的方法,那么必须得听听,因为到现在他还没有想到可以治本的方法“说来听听”。
第二十六章:南水北调
刘欣榆对宁王和锦王一挑眉,气死你们,本来她不想多说的,谁叫那宁王那么烦人“回皇上,huáng河发水,西北gān旱,为何我们不南水北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