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太笑道:“我们也说让多住些日子再回去。成亲这几年也没好好在家住住,我们也成日挂心。”姜夫人闻言和姜玉chūn笑笑,说:“如今我宅子已经收拾妥了,明日到我府上去坐坐吧。你哥哥从家里带了厨子来,你也尝尝家里菜肴的味道。”
姜玉chūn笑道:“说起来也好些年没吃了,被嫂子一说倒馋了。”众人闻言都笑了起来,姜玉chūn又说:“只是明日不行,明日我要摆酒,收思琴做gān女儿,嫂子若是有空,也来凑个趣儿。”
姜夫人闻言一挑眉,略有些惊奇地看了眼低头红脸的思琴,笑道:“我那日恍惚听谁说了一句,你叫人给思琴脱奴籍,当时我手头上事正多,也没细问。今日你又说要收思琴做gān女儿,可是思琴有什么故事不成?”
姜玉chūn笑道:“没什么故事,倒有一宗喜事。我们家族里有个侄子,想娶思琴为妻。我想思琴打小服侍我的,跟我感qíng不同旁人,她如今有了好亲事,我自然要表示表示,因此便做主脱了她的籍。又想着她打小没爹没妈的,除了我就竟无旁的亲近之人了。索xing就收了她做gān女儿,等办亲事的时候也好有说辞。”姜夫人细一琢磨便猜到缘故了,忙笑着和思琴说:“当日伺候我们姑奶奶的时候,我就说你是不错的。如今有了好亲事,也是你的造化。”说着从头上摘下来个红珊瑚番莲花钗戴到思琴头上,又拍着她手道:“我活了二十多年,见到各家各户的丫头,竟没一个像你这么有福气的,有个如此疼你的好主子。将来成了亲,别忘了你家二奶奶就是。”
思琴福身谢了赏,又笑道:“夫人放心,二奶奶对思琴的大恩大德,思琴一辈子不敢忘的。不管将来如何,在我心里二奶奶永远都是我的主子。”众人闻言都笑着点头道:是个好孩子。姜夫人也和姜玉chūn笑道:“那明日我也来凑个趣儿。”
这屋里说的热闹,孙氏和于氏却有些cha不上嘴。孙氏倒无所谓,她自知身份,虽是当家少奶奶,但人家却是为了二奶奶姜玉chūn来的。否则以周家的身份,哪能奢望让同知夫人登门拜访呢。因此她知趣地坐在太太下首,时不时附和地说一两句,又或是谁说了有趣的话,捧场地笑笑。
相比孙氏的无所谓,于氏却有些不是滋味,自打姜玉chūn回来,她什么事都拔不上尖。家里老太太、太太明显更宠爱姜玉chūn,即使她入门三年无子,也不见太太说什么。而自己都有了嫡子,太太还以自己两年无出为借口,给三爷塞了两个妾室。原本前任同知李大人看重三爷学问,连带自己偶尔也能参加李夫人的宴席。回来不仅可以在大嫂孙氏面前显摆显摆,连老太太、太太每次都一问再问。如今新来的同知却是姜玉chūn的亲哥哥,同知夫人都为了她上门拜访了,一进门先呈了厚厚地礼单,言语中也多是说到姜玉chūn,老太太和太太也不停地附和,直夸她好。自己就是有意将话题引过来,说自家三爷是举人,读书用功的话,姜夫人也不过赞一两句便又说起别的来,似乎将举人压根不上在眼里似的。
对于于氏的愤愤不平,众人都没有察觉到,只有老太太在她故意摆起脸色的时候眼含警告地瞪了她两眼,又有意无意地提了句:我们家老三还得劳亲家费心的话,于氏这才想起自家夫婿明年进京赶考还得住在姜府,姜父还要给引荐名师的事,忙转了笑脸,态度亲热地连老太太都有些起jī皮疙瘩,看着这个没头脑的孙媳妇过于谄媚的脸,老太太不禁有些埋怨起太太:怎么当初就给说了这门亲事。
众人说了一会话,老太太估摸着她们姑嫂肯定有些私话要续,便让姜玉chūn带姜夫人到她房里去说话,又再三邀请了姜夫人中午留饭。待她们姑嫂一走,孙氏忙着去安排宴席,告了罪便走了。于氏也想回家歪会儿,正要走被老太太喝住了:你给我留下。
于氏见老太太脸色不虞,心里不禁有些忐忑不安,太太见状也不敢走,亲手斟了茶递给老太太,又安抚道:“她有什么不好的,老太太只管骂就是,只是别气坏了身子。”老太太指着于氏,和太太怒道:“看看你的好儿媳妇,还敢当着姜夫人的面儿摆脸子。”太太闻言愣然,忙赔笑道:“我倒是没注意,若是真这样,可却是她的不对了。”老太太冷哼一声,见于氏在低着头偷偷撇嘴,气的顺手将手里的茶盏砸了过去,蹭着于氏的衣服摔在她的脚边。于氏吓得一哆嗦,下意识跪下,哭道:“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