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贺之后,覃榕跟着父亲母亲回到了漠北。
眼看着女儿已经过了及笄之年,原本被女儿说动的覃大人和覃夫人,眼看着薛彦斋那头离会试之期还有两年,已经有些等不下去了。先后三次有人上门提亲,覃榕先是软语相劝,及至最后,已是以死明志。
薛彦斋金榜题名的时候,覃榕已经十八岁了,搁在大宋官家,已经算是老姑娘了。
京城离漠北几千里路,薛彦斋长途跋涉,带着下人前去迎亲,一并带去的,还有对覃榕一生一世一双人,不离不弃的矢志诺言。
回到京城的起初几年,一切也都不那么顺利,薛老太爷始终觉得,是覃榕误了嫡长子,要不然,薛家早有香火,内宅也早就安定下来。
理所应当也好,刻意刁难也罢,成婚的第二年,薛彦斋领了江南一个七品官儿的差事,这一去,没个三年五载,是回不来的。
而那时,嫁进门刚一年的覃榕才刚把偌大的一个薛府打理妥当。
跟着薛彦斋去江南,内宅的事,要么就是丢给公爹,要么就是丢给还未及笄的小姑,不说薛彦斋,便是覃榕自己也做不出这样的事来。若是不去,夫妻二人分居两地,见一面都难,更别说诞下子嗣了。
那段时日,薛彦斋和覃榕的脸色,就没晴朗过。
到底是武将家的女儿,行事果决有魄力,径自思忖了三日,覃榕为薛彦斋准备好了行装,亲自将他送出了门。
那之后,覃榕侍奉公爹,照顾小叔小姑,打理薛府内宅的诸多琐事,一忙就是三年。
三年后,小叔薛彦钧娶妻,早已心软的薛老大人,急忙安排妥当的下人,将覃榕送去了江南薛彦斋身边。
苦尽甘来,一对有qíng人终于能长相厮守,第三年,薛彦斋因政绩斐然被提拔至遂南做知县,过年时,薛彦斋带着覃榕,抱着刚周岁的儿子薛平到京城拜见薛老太爷。
薛彦钧是薛家的老二,却诞下了薛家的嫡长孙,薛彦斋和覃榕外放的这些年,家里的事,便都是薛二夫人cao持着。
嘉元十二年,薛老大人缠绵病榻时,薛彦斋和覃榕还在遂南,病榻前,薛老大人将家产一分为二,如今的宅子,以及一半的财产给了薛彦钧,薛彦斋得了另一半。
收到信再赶回京城,薛老太爷已经到阎王爷面前转了一圈回来了,看着侍奉自己消瘦了一圈的二儿子和二儿媳,再看到风尘仆仆赶回来的薛彦斋和覃榕,薛老太爷虽觉得有些糙率,可到底那所谓的遗嘱都已经说出口,再加上二儿子和二儿媳侍奉了自己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反观薛彦斋,本该长兄如父担起责任的他,便显得有些不足了。
趁着两个儿子都在身前,薛老大人便将遗嘱又宣读了一遍,还特地到官府备了案。
自此,薛家在京城的那处宅子,便算是二房的私产了。
叶落归根,薛彦斋和覃榕在外地如何奔波都好,京城是他们的家,到老了,定然要回来了,可宅子划分给了二房,大房一丝都没有分到,便是薛彦斋和覃榕觉得理亏,也顿时有些委屈起来。
侍奉着薛老太爷病好后,薛彦斋和覃榕便踏上了返程的路途,这一去,除了逢年过节送些东西回来,抑或进京述职是前来探望薛老太爷,再未举家前来。
大宋墨守成规的旧俗,分家的时候,祖宅都是按着均分的,除非哪一房担下了养老的全部责任,才会把祖宅分给那一房,不过,这也都是极少数。
薛老太爷临终时本也不是一时糊涂,做出这样的决定,想必是看着病榻前忙碌的二儿子和儿媳辛苦,一时冲动所致,可是,病好后,他将错就错,却也伤了薛彦斋和覃榕的心。
手心手背都是ròu,薛彦斋心中不平,可薛老太爷何尝不难过?
那些陈年的往事,久远到人们都已经记不清了,可一旦提起,又会让人忍不住揪心的疼痛,如一阵清风chuī过,心头空留许多怅然。
既然薛家那处宅子已经归了二房,薛彦斋将来若是回京述职,便少不了要重新购置一处房产,而有过往的那一丝芥蒂在,薛彦斋和覃榕,是绝对不愿意儿子寄人于篱下的,即便那人是他的亲弟弟。
相比薛彦钧,薛彦斋和覃榕与妹妹的关系,便亲近的多。
且不说长兄如父,薛彦斋对这唯一的一个妹妹诸多回护,只说覃榕当家的那三年,与小姑便相处的极好。
覃榕的xing子大大咧咧,有一说一,不似京城里那些贵门小姐一般扭捏,一来二去,薛氏的身上,便有了几分覃榕的xing子,即便之后覃榕离开了京城,及至薛氏及笄后,嫁到了靖安侯府,这么多年,二人之间的私信却是一直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