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泰帝盯着她的脸,半晌,“朕自然不会信贤太妃之言。”
南瑾心略微放下来,“陛下圣明,按理说朝堂之事,臣妾一介女流不敢非议,可是三皇子…”
“闭嘴,帝王传承,这岂是你一个深宫妇人可以妄议的。”
太上皇yīn着脸,嘴唇气得发青,怒视她,见她白了脸,又缓下语气,“朕深感龙体不适,恐不能再理朝政,自愿退位,爱妃不用再多问。”
南瑾低着头,心中将永泰帝骂得体无完肤,窝囊废,被儿子给夺了江山,不到四十就当太上皇,可真够没用的。
皇太妃,听起来好听,可一朝天子一朝臣,她陪太上皇闲置在后宫,世人谁还会记得她,还会以她为尊?
“陛下,臣妾是忧心陛下…”
永泰帝见她神色哀伤,满目担心,好受不少,出声相慰,“爱妃莫要难过,朕心意已决。”
南瑾拿帕子拭泪,袖子挡着的脸全是恨毒,本来以她妙龄年华,才貌双全,给一个中年男子当妾就够委屈的,眼下韶华之年就要陪他去养老,如何甘心。
她派人打探两位皇子的行踪,得知大皇子搬出皇子府,成了庶人,四皇子也没有任何的举动,闭门不出,接受诚王的身份。
气得她咬碎银牙,什么龙子凤孙,都是废物,没有一个有能耐的。
其实她不知道,两位皇子未尝没有孤注一掷的念头,可无论是大皇子还是四皇子,所有的亲信都被影龙卫们死死盯住,不敢有半点异动。
南家人更懵,不过短短数日,朝堂就翻了个底朝天。
现在哪里是cao心流言的时候,大皇子被贬,瑛姐儿挺个大肚子,和大皇子搬进一间普通的宅子,派人递信回娘家,被魏氏截下,指着云姨娘的鼻子骂得狗血喷头,说南瑛是个丧门星。
云姨娘被欺压惯了,只知哭泣。
魏氏不解恨,越骂越来劲,前段时间因为女儿是皇贵妃,她很是风光,连带着都有很多世家向她抛出喜枝,打听璟哥儿还有瑭哥儿,她拿着乔,盯着世家的嫡女,还想好好地挑拣一番。
谁知大女儿小产,那些夫人们又缩回去,含糊其辞,人qíng照样往来,就是闭口不再谈亲事,对于这些见风使舵的人,她还想着怎样对付回去,这天就变了。
不过短短几日,她是半点风声都没有听到,大女儿就成了太妃,听说陪太上皇在后宫颐养天年,至始至终连个信都没有递出来。
太妃,既然成了太妃,还是一个无所出的太妃,就只能老实地呆在后宫中,混吃等死,哪还有什么权力提携娘家。
反倒是二房得了造化,不打眼的珊姐儿嫁给三皇子,三皇子时来运转,成了新皇,二房出了个皇后。
符氏乐得看笑话,大房的两个女儿,一个成了太妃,眼下不知如何,另一个随夫贬成庶人,倒是她的琬姐儿,虽比不上二房的珊姐儿,但比起大房的两个姑娘,却是个有福的。
外面的流言传的都是世子大伯是那孟家二老太爷的种,倒没有人说到她们三爷头上,若世子真是孟家人,这德勇侯府的世子之位,那可就是三房的,到时候她就是当家夫人,如何让她不欣喜。
她本就是个心里藏不住事的,心里想着,脸上就带出来,被南三爷看出来,差点要休妻。
流言虽没有涉及到他,可他清楚,他怕是与大哥一样,不是南家的子孙,符氏这蠢货,还在异想天开。
符氏被他一训,老实起来,再也不敢猖狂。
京中的风声一天一个变,南世子虽然嘴里虽然不说,心中却是隐约相信外面的传言,兄弟三人,
只二弟是从外面抱回来的,加上长得像父亲,肯定是父亲的亲子。
而他与三弟,却不好说了。
要不然,二弟家出了皇后,做为大伯,他该是高兴的,皇后出自南家,就是整个南家的荣耀,若他真是南家的子孙,也能跟着沾光,可眼下,因为流言,身世不明,心里只剩心烦。
皇室为尊,不理会外人如何议论,凌重华登基后,头一件事qíng便是封后大典。
南珊已搬进正阳宫,杜嬷嬷被升为掌事嬷嬷,千喜和万福是也被授予六品女官,不过日常主要的工作还是照料大虎。
大虎独住一宫,千喜和万福就是它宫里的女官。
册封当日,杜嬷嬷卯时就将南珊叫醒,三次净手后,侍候她梳洗洁面,凤袍已赶制出来,明huáng的袍子上绣满展翅高飞的凤纹,在金线绣成的牡丹中穿过,袖口襟领处的则是宽花纹边,细看之下,全是大大小小重叠的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