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声音一声沉过一声,一言厉过一言,听的人冷汗津津,心下惶惶,连呼吸都不敢放大声响,羞愧地恨不得掩面奔走。
赵靖宜缓缓扫过噤若寒蝉的众人,迫人的压力持续了良久,才放缓了声音继续道:“最后,还真得谢谢诸位不遗余力地传播这流言,本王这才发现早已心悦与他,非他莫属!”
这话锋一转突然变了语调,连压在头顶的气势都仿佛减轻了,众人有所感地重重透了口气,不禁让人心道幸好这位王爷还有些人qíng味。
然而再深入一想这人qíng味,不免心qíng又变得复杂。
这时,一个小公公带着几个禁军侍卫从宫内而来,站在赵靖宜身边,面对考生大声喊道:“奉皇上口谕,今科前十名所有考卷,皆展示于贡院,共天下学子阅览品鉴,若再有滋事者,有功名革除功名,无功名者取消chūn闱资格,永不录用。”
小公公说完对着赵靖宜一躬身便退回了宫中。
大黑马早已不耐烦地踏了踏蹄子,打了个响鼻,似在说这有什么好废话。
于是赵靖宜抬起手,轻轻一挥,“本王给一炷香的时间,还在这宫门前,一律拿下问罪。”
话音刚落,身后的士兵大步上前呈扇形包围而来。
皇上的口谕,加上赵靖宜的步步紧bī,这还没开始静坐,便已经散了人心,顷刻间便做了鸟shòu四散。
这本就不合规矩,也是看准了当今圣上对读书人的容忍才敢胡为,若是武帝在位期间,如何敢如此行径。况且舞弊案是真有莫大的冤屈,天下不公才走为下策,这次……又因为什么呢,理直气壮的依据又是什么?
“给本王盯着刚才那个书生。”
赵靖宜最后望着夹杂在人群中离去的那个身影,对身边吩咐了一声,之后便一夹双腿,策马离去。
第181章 贡院品鉴三甲试卷
声势浩大的一场宫门喧嚣立刻犹如雨点落入沙滩没了声响, 只落下一笔谈资共京城百姓茶后闲聊。
也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参与了这场越矩的静坐,更多心中有沟壑的进士才子反而抓紧时间与座师友人jiāo流心得,梳理今后要走的官场道路。
不过也亏了他们的努力,皇上竟开放了贡院,将今科前十的卷子展示共品鉴, 这不仅显示了chūn闱的公平公正, 更表示帝王对他所青睐的进士才能的信心,经受的起质问和挑战。
相比宫门静坐的参与人数,涌向贡院的考生则是更多, 其中不乏已是高中之人,甚至还有微服的官员, 毕竟今科三榜的卷子, 特别是殿试的卷子不是那么容易见到的。
林曦作为状元郎,更是三元及第,他的乡试、会试、殿试的卷子便高高地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在其两旁则是榜眼和探花的会试及殿试卷子。
“罗兄, 原来你也在这里。”方书生看见罗大才子眼睛一亮,立刻走了过来,恭维道:“小弟刚刚看了你的卷子,文采当真斐然,引经据典信手捏来, 立意深刻独到,令人佩服,皇上慧眼识珠呀。”
方书生的恭维却没让罗才子多高兴, 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最显眼的卷子上,因是状元郎的卷子,林曦的考卷周围镶了一层huáng色的边,特别的醒目。
方书生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忍不住撇嘴,小声道:“恕小弟孤陋寡闻,实在看不出林曦的文章究竟好在何处,文辞平淡无华,经史典故也少,而且他怎么用了那么多数字,难道让考官一个个去核对吗?”
罗才子微微皱了皱眉,他看了方书生一眼,并不多话。
没错,林曦的卷子风格与他人迥然不同,乍一看实在并不起眼,辞藻接近朴实与众多文辞斐然的大家相比实在过于平淡。然而独特的却在于那上面诸多数据,若是真的,便qiáng有力地支持其论据,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张力,让人不由自主地信服他的观点,再多的华丽辞藻,再多的美好设想都无法撼动其一分,务实是他最大的特色。
罗才子第一次才发现原来策论还可以这样写。
不过更让他在意的却是卷子旁边的一张篇幅更大更长的注释,上面字迹工整清晰,与考卷的笔迹是一样的。似乎是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写得是那卷子中的引用数据来由。
如何取样,如何制本,如何统计和筛选,又为了数据的真实xing做了多方考证。常常起于与白老先生的辩论,因无从答案,便没有对错,却有了猜想。于是亲自去了城外,下了农庄,到了市井,翻了地方志,寻了各种记录,询问了各式各样的人,有了多处的对比,加上历年的整合,更画了几幅直观的图,才让人一目了然且……触目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