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好孕_作者:堰桥(214)

  正当我很没形象的蹲在路边,啃着甘蔗,吐着甘蔗渣的时候。一对满脸橘子皮老头老太太过来了,在那里问,我们同行的几个也正在啃甘蔗,但是比我文雅很多的人。卢同知不知道跟他们说了什么,然后指了指我这边。估计是问路的,我继续啃,甘蔗水很多,也很甜,我渣渣已经吐了个满地。反正是泥土地,一下雨就和泥土混在一起了,增加肥分,我内心为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做辩解。

  “青天大老爷!为小民做主啊!”他们不是问路的,他们是让我问案的!这么说很多路人都知道,我就是小陈大人?那么我的很挫的形象被广大胶州百姓给看在眼里了。我为毛每次都那么地不正宗,人家是拦轿喊冤,为什么轮到我了,就是拦甘蔗喊冤。甘蔗塞在嘴巴里,我一下子吐也不是,不吐也不是地看着前面跪着的那对夫妇。

  算了,我侧了侧头,把嘴巴里的甘蔗往身后吐掉。将剩下的那段递给秦宣,从怀里摸出帕子擦了擦黏糊糊的手。站了起来,能不能谁帮我搬条板凳来?我蹲着问案,明显不行。站着好似也不行。还是站着吧!以后记得出门随身要带条小板凳。

  “你们有何冤qíng?从实说来,本府定然为你们做主!”这是电视剧里的台词,我说地没错吧?卢同知你坑我,你丫的是专业的,却让我这个业余的上。

  “大人……”他们开始叙述起了冤qíng,我越听,脑门上黑线越是挂地多。既然是这种qíng节,好歹要弄个复杂点的,比如凶杀啊,连环案啊,那种很有难度的。好让我过一把包青天的瘾,可整个故事听下来当真是家长里短,jī毛蒜皮。

  原本想着这么件事qíng,我这个三品的代理知府实在没有必要理会,却一下子耐不住xing子,想着不是说,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吗?那就勉为其难断上一断!可真要断吧,我又觉得自己就是前世电视里,那种家庭调解员,扯得慌。

  老头老太太,养了四个儿子,如今年纪大了,大儿子觉得自己年纪大了,所以想把老人踢给小的几家,小的认为老大是长房长子,理应负担老人,最后,都不肯赡养老人。两个老人以前见过卢同知,看见了就来喊冤。卢同知觉得今天我在场,不好僭越的,就把家庭调解员的任务扔给我了。

  得了跟他们走一遭吧!就这样我们去了旁边的街道,他们的家。那是一个院子,也不算很小,正北面的三间瓦房住着老大家,东边住着老二家,西边住着老三家。老四家刚成婚,在旁边另外有三间。老两口就住在后面柴房旁边的一间又黑又暗的破败小辟间里。刚才听着的时候,我觉得不算什么事儿,可一亲见,我就火大了。百善孝为先,怎么能这样。卢同知已经着人去叫老人家的几个儿子过来。

  一会子功夫,老大,老二老四来了,老三外出了,没来,老三媳妇到了。几百子鸭子开始吵起来了,呱噪地厉害了。无非是埋怨老人偏心,没帮着这户带孩子,没有传给这户什么家当。老人家抖抖索索地说了句:“不管俺有没有给你们什么东西,你们都是我生的吧?”

  老二一句话把我雷倒了,他跟他爹说:“你那是寻开心寻出来的!”

  不孝儿,不孝到这种程度,还摆事实举例子跟我说什么公平,什么合理,好像不赡养老人就是合理的,就是公平的。还跟我说,都是有生意的,没时间照顾老人。赚钱为了什么,维持自身的基本需求以外,无非是养老育小。

  对于这种家务事,我实在没经验,也不知道做的对与错,我只判了他们立刻让老人住回大屋,每家一年一轮着住,另外让他们每日抄弟子规,入则孝十遍,每日去衙门报到一次,jiāo抄写的文章,需要其父母的手印按上,方算有效。这样的方式需要做上三年。

  判完这个案子,已经是huáng昏了,我想着大家一天也累了。就找了家酒楼,一起吃顿晚饭。这家酒楼的生意很好,我进去的时候,小二带着我们上了二楼的雅间,他给我们看了菜单,我就打算点菜了。

  “这个雅间,最少的费用是十两银子。”小二来了这么一句。一下子我心头的火就烧了起来,刚才在那家人家,为了几个钱可以父母不孝。到了这里,你什么都不说就来一句要十两银子。要是换了往日,说实话,这么点银子,出了就出了,我也无所谓。作为一个知府一年账面上的薪俸不过一百五十两,私底下咱就不说了。他们这是当自己是米其林三星餐厅了?米其林餐厅也不是他们那般德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