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花的日子_作者:柠檬红茶(423)

  “林公子已经在长gān里久侯多时了。”叶棠陪同着他们跨进了太白居的大门。

  太白居的大门是一座两层的楼宇,面积十分大。因为正是晚膳的时间,让上百盏琉璃灯照得灯火通明的一楼大堂里人声鼎沸,看样子就知道生意不错。

  不过他们一行人并没有经过大堂,而是从进门后的一个月形门上了一条回廊。顺着挂着长串灯笼的回廊,如花发现这长廊一直蜿蜒曲折,连接着几个独立的小亭院。一路走过他们一行经过了两处那样的小庭院才来到一处挂着一面书着“长gān里”小扁的院子。

  如花看看“长gān里”三个字,看看小院里种的几杆竹子,心暗道这创意还真抄袭的有水准。

  想着便对叶棠问道:“刚才我们经过的两处小院,那处叫拂栏院的里边是不是种的牡丹?另一外一处叫南轩的院子里植的又可否是松树?”

  “正是,这太白居里的四处小院是不对一般人开放的。这四处小院都是按照当年夕月娘娘留下的名诗的意境所建,可以说每一处都有其特别的地方。”叶棠的声音里充满了一种景仰之qíng,仿佛到了今日他还仍对叶夕月的诗才极为惊羡。

  “夕月娘娘的名诗?”如花心中苦笑,这叶夕月虽然盗版了李太白的诗,却总算在另一个方面将这些诗与它们的原作者保持了一种联系吧。

  “正是,这太白居的特色之一,就是这里的独院与前边二楼的雅间全都是按夕月娘娘留传于世的句名诗意境来布置的。”林祺玉边向他们靠近,边接道。

  可能是听到了什么动静,林祺玉从屋内迎了出来。碰巧听到了他们的谈话,便径自的接道。

  网友上传章节 第一七一节 酒楼(下)

  对于叶夕月前辈的风光史如花真的不是很感兴趣,她相信纵观二百多年来,在这个世上要找一个比她贴近叶夕月真实一面的人估计很难。除了因为她看过她那可称之为“发迹史”的日记以外,更因为她们都有着同样一个隐藏得最深的的秘密----穿越。

  虽然她自己唐诗宋词背不全,过不总算也学过不少。作为资深的书虫来说,很多佳句也是耳熟能详的。像李太白这样一代诗仙的大作就更是知道得不少,对于叶夕月同志不给版权费就将其盗版窃为已有的行为她除了有些不愤外,还有些小小的羡慕和庆幸。

  她以前因为自己那有些不大现实的理想而一直让自己低调、低调、再低调。别说是通篇的盗版前世有名的诗词了,就是与前生有关的一些常用口头禅她都一直小心的让自己不要溜了嘴。对于叶夕月同志借jī下蛋的行为,她是既羡又妒。不过她唯一庆幸的是因为自己的谨小慎微,没有出现过她“做”的诗是“抄袭”叶夕月生前所“做”的诗的灾难xing后果。

  这“长gān里”除了露天的院子里种着不少竹子外,真正用来用膳的地方其实并不大。通共就只有一大两小三间屋子。

  最大的一间自然是宴请的主宾们坐的,另一间小一点的应该是给客人们同行的内眷或是孩子用的小席。最小的那一间就是给那些客人们身边有几分体面的随从们用地。

  如花、叶云嵘跟着今天做东的林祺玉走进正厅,发现早已摆好的圆形席面上还有一个人。而这个人恰巧也是如花认识的,他就是林祺玉那次在茗品楼安排“巧遇”的四位“贤婿”的侯选人之一。尚楚贺。

  这还真是个“惊喜”,看着正从座上起身穿着一件青紫色长袍的男子,如花有些别扭的想到。

  “云嵘兄、叶小姐,好久不见,”尚楚贺微微的朝如花兄妹点了点头道。他与几个月前在京城所见时一样,还是那幅不温不火,温文尔雅的样子。如果真要说有什么不同地地方,就是在他地眉目之间隐隐的少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轻愁。

  如花站在叶云嵘身后半步的样子随着叶云嵘回了礼,才在林祺玉地招呼下分主宾坐了下来。绿柚、红蕊以及叶茗都去了那间小厅与林祺玉他们的随从一起入了那边的小席。

  “楚贺兄什么时候来了芜州?怎么也不通知我一声。好让我尽尽地主之宜。”叶云嵘像是很随意的问道。

  尚楚贺也好像很诚恳的答道:“我也是刚到不久。正想着是不是要去个信到邺城找你。没想到刚在这平城歇下来,却遇到了祺玉兄,这才知道你们兄妹俩居然也到了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