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_作者:蜀七(17)

2019-06-06 蜀七 爽文 种田文

  平常人哪怕劳作得再多,吃的跟不上,也不长肌肉,而是面黄肌肉,一身的排骨,还佝偻着腰,好在年纪不大,力气还是有的。

  等上了年纪,就要开始遭罪了。

  刀哥的人都没有家小,他们是一个村子逃难出来的,四散而逃,跟着刀哥的都是跟父母兄弟失散的,现如今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至于能不能找到家人,他们根本不敢去想。

  天南地北,一旦失散,就再难团圆。

  杨子安的兄弟们倒是有家小,肩上的担子更重,乍一听有活干,有钱拿,个个都喜笑颜开,他们已经许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了,父母妻小都在身边,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走向庄子,平时可看不见这么多人一起走动,路边行人面带好奇的盯着他们。

  有总角小儿舔着冬瓜糖问道:“娘,他们干啥去?”

  妇人也不知道:“娘也不知。”

  周边的百姓好奇地很:“这许多人呢,手上也没拿家伙什,干啥去呢?”

  “你问我?我也不晓得。”

  庄子很大,不过里面除了几个灶台和大铁锅,外加凳子以外,别的是一概没有,庄子后面有一口水井,吃水倒方便。

  林渊把怎么熬豆油的方法仔细说了,前一天的时候得让豆子发酵。

  第二天才能教他们如何熬油,因为没有特制的药剂,所以出油量不能跟后世的比拟,但是比起榨油法来说已经好得多了。

  一群大老爷们瞠目结舌地看着锅里的油,眼里写满了不敢置信。

  “这就是油了?”

  “天老爷,油竟不是榨出来的。”

  也有跑到林渊面前问的:“东家,这油怎么卖?”

  林渊:“十文一斤。”

  “这么便宜!”几个汉子商量了一下,一人凑点钱,先买一斤回去,让家里人也沾点油水,入冬以后,他们家连油都不敢买,平时都是吃几个黄面窝头果腹。

  知道怎么做之后,这群人就上手了,他们很珍惜这个机会,如今散工的活都找不着了,砍柴也整不了几个钱,没有来钱的法子,就得饿肚子。

  饿久了人就浮肿,离死不远了。

  刀哥在一旁监工,看了一会儿没忍住,自己也下去跟着一起干活,看着水变成油,就像水里生出了钱,让人心痒难耐。

  天色逐渐暗沉,夕阳西下,最后一丝橘色光芒消失,庄子点上了煤油灯,林渊劝他们今日回去休息,明早再来,这群人却不愿意,他们正处在新奇的阶段,一锅锅的油熬出来,他们心里的成就感也不亚于种地收获的时候。

  这比收获还轻松许多。

  “那行,我先回了,你们早些回去。”林渊打了声招呼,发现刀哥也没有回去的意思,就自己先走。

  刀哥还叫了两个人送他回去。

  林渊也没有拒绝,没办法,他现在文弱得很,年龄和运动量摆在这里,路上要是碰到个劫道的,怕是只能光溜溜的回去了。

  送他的两人都年轻,十七八岁的年纪,刚开始还有些拘谨,毕竟林渊是东家,可没走一会儿,他们就跟林渊熟悉了起来,敢说话了。

  “我这辈子都没见过那么多油!”

  “都能在油里洗澡了!”

  他们兴奋地问林渊:“东家,你咋知道油还能煮出来啊?”

  林渊随口扯谎:“在北边的时候,有客商过路,为抵房资才说出来。”

  “东家,你就不怕他骗你啊?”

  “商人黑心呢!”

  林渊看着这两张天真的面孔,无声地叹了口气,史书不会记载这些普通人,眼前的血肉之躯,要不了多久就会化为一捧尘土。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浸出法:

  浸出油是指用浸出制油工艺制成的植物油。浸出法制油工艺的理论依据是萃取原理,它于1843年起源于法国,是一种安全卫生、科学先进的制油工艺。工业发达国家用浸出法生产的油酯总产量的90%以上。浸出法制油的优点是粕饼中含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经济效益高,而且粕的质量高,饲养效果好。

第8章 008

  大豆油的销路不用愁,坞城内就可以消耗这些油,姜桂去和几个油铺的老板谈了合作,坞城内一共十二家油铺,相比芝麻油,大豆油的成本价更低廉,每日的供油量也很固定,虽说不至于取代芝麻油,可油铺的老板还是很给面子的收了油。

  林渊稍微算了一下,每日大豆油的纯盈利在一钱银子左右,也就是一千文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