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_作者:蜀七(37)

2019-06-06 蜀七 爽文 种田文

  有时候刀哥还带着兄弟们去林子里打猎——唯一的收获是一只野鸡和一只野兔,瘦的不行,只能塞牙缝,但好歹是肉啊。

  庄子里可没养牲畜,没肉吃。

  眼见林渊带着粮食回来,庄子里所有人都松了口气,每一板车的粮食可不少,满满的叠上去,前面要四个壮汉拉,后面得几个人推,这些粮食加上他们秋收的粮食,足够他们吃上一两年了。

  这是人少的好处,但也有坏处。

  他们没有武器,现在别说铁了,铜都买不到,铁的要价更高,一口铁锅,就得耗尽一个小家庭的所有存款。

  林渊盘算着怎么把铁弄到手,但就算弄到了铁,没有铁匠也没用。

  刀剑的锋利和耐用程度都要铁匠的淬炼功夫。

  铸造功夫不过关,淬炼不行,刀剑就非常容易折断,真的跟人争斗起来,一把容易折断的刀剑,并不能增添什么胜算,甚至有可能白白送命。

  其实斧头挺好的,林渊摸着下巴,不容易断,也容易用力,不需要什么章法,抓住就是一顿乱砍,而是重量也大。

  最重要的一点是——这些干农活的拿着顺手。

  虽然他们使锄头也挺顺手的。

  林渊冲刚下马车的姜桂说:“三哥,你知道哪儿能买斧头?”

  姜桂:“以前衙门有门路,不过现在……”

  衙门还在不在就不知道了。

  林渊叹了口气,只能推后了。

  “斧头?”朱重八忽然探出脑袋,露出自己的白牙,“没人卖了?”

  跟铁有关的,基本都买不着。

  林渊叹气,内心十分绝望,那些叛军是从哪儿搜刮的铁器,他也好像要啊!

  “不过铁矿我知道。”朱重八又说,“只是重兵把守,就算偷,也不定能偷到。”

  朱重八:“不过现在四地都乱,兵力没有往日得多。”

  林渊眼睛亮起来。

  “大哥!二哥!”林渊朝刀哥和杨子安喊道,“有事商量!去会室!”

  会室,顾名思义,开会的地方,林渊取的名,他不是真正的古人,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有记忆不代表自己能把原主读的书全部记起来,所以通俗一点,还是会室。

  刀哥杵着锄头站在地边,摸摸后脑勺:“怪了,才回来不去休息,又要议事,四弟是铁打的?”

  杨子安出言讽刺:“总比你四处拜把子好。”

  刀哥不乐意了:“怎么能叫四处拜把子?我这是结手足兄弟,我告诉你啊,这世道还能更差,多几个兄弟抱团,总比单打独斗来得强。”

  杨子安:“行了行了,你有理,走。”

  刀哥不动弹,站在原地耍赖,一副“你不道歉我就不走”。

  杨子安不惯他:“你爱去不去。”

  刀哥灰溜溜的跟着去了。

  林渊先介绍了朱重八,也没有详细介绍了,只说朱重八是丐帮出身,信得过。

  刀哥看朱重八的目光一下就不对了——这是个拜把子的好苗子!

  “大哥二哥,你们也知道,如今民不聊生,匪徒四起,我料想或不久,天下就会大乱,到时候我们在这儿,也算不上安全。”林渊平静的叙述着,面前的人他都信得过,再说了,要是他们真有二心,能去哪儿汇报?去坞城吗?没人那么傻,而且都知根知底,实在不需要。

  “那该如何?”李从戎吃了一惊。

  其余几人也只是看着林渊,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该怎么做,心里却没什么底。

  林渊只记得朱元璋是二十五岁加入的红巾军,现在朱元璋十九,也就是说他会在元顺帝至正十三年被郭子仪招入麾下,那么红巾军造反,也应该是在元顺帝至正十三年之前。

  造反没有个一两年都成不了什么气候,仔细推算一下,应该是元顺帝十年或者十一年造的反。

  红巾军的领袖是韩山童,刘福通和徐寿辉。

  韩山童也就是后来的自立为帝的“大宋”皇帝,他不仅是红巾军的领袖,还有民间的白莲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眼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林渊说,“这样才有能力自保,这些人也必须有武器,否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包括朱重八在内,所有人都咽了一口唾沫。

  姜桂:“这是……什么意思?养私兵?这、这可是掉脑袋的事,要是被朝廷发现了……”

  刀哥也附和:“对对对,朝廷有多少兵,我们去给他们塞牙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