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初搞慈善_作者:蜀七(378)

2019-06-06 蜀七 爽文 种田文

  以前他以为世家做的对。

  毕竟皇帝昏庸,他的政令于百姓无益,幸而有世家督之。

  这才能令百姓休养生息。

  可是此刻,郑清风想到过去种种,不寒而栗。

  那是皇权!从古至今,独掌权柄之人,哪一个会愿意让人分享皇权?

  以下犯上,是死罪。

  郑清风叹了口气,对车夫说:“不必去吴府了,回府吧。”

  车夫奇怪道:“大人,天色还早呢。”

  郑清风摇头:“回府吧。”

  车夫只得调转马头。

  林渊此刻正在面见能人异士。

  他有招贤之心,不过此刻招的不是治国之臣。

  是匠人。

  匠人地位一直不高,士农工商,看似商是最低,但经过宋元两朝,商人的地位早就不能跟以前同日而语。

  实际上,匠人才是地位最低的人。

  但国家科技能力,靠的是匠人。

  一把刀,一口锅,一艘船,都是匠人的成就。

  匠人钻研没有好处,依照旧例没有坏处。

  林渊现在希望的是早日造出更强的火器,中国火器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到唐朝,火药乃秦汉时期现世,于唐朝用于沙场。

  宋朝时期,火器更进一步,突火枪出现。

  元朝改良了突火枪,称做火铳。

  到了明朝,火器之利罕见,手持的便有手铳,鸟铳,有大炮还有火箭,不仅如此,还有地雷和水雷。

  但是明朝技术不够,没有能力造出后装功能的管阀型炮身。

  还是葡萄牙的进犯才让明朝的当权者发现西洋人的火炮更为优秀。

  于是明朝开始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惜的是,虽然学会了,也改良发明出了更强的挚电铳和迅雷铳,但却没有找到大规模制作的办法,没有生产线。

  但即便如此,明朝时期的火器还是强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

  然而到了清朝,清朝虽然也对火器加以改良,但却因为过于保守,故步自封,闭关锁国,导致远远落后于西方的火器发展,于是列强铁骑踏碎清朝国门,清朝无还手之力。

  林渊想要的,就是齐集天下异世,把生产线弄出来,能够大规模制造。

  此时跪在下方的,都是各地的匠人,林渊的旨意发下去,各城都把人送了过来。

  他的政令此时还没有一点折扣。

  他不指望几年内就有进展,甚至十几年几十年乃至他这一代人都可能没有多少进展,但他要开了这个头,只有这个头开了,国内才能养成习惯。

  “诸位都是朕国力之中坚力量。”林渊朝跪在下面瑟瑟发抖的匠人们说,“请起。”

  匠人们不敢动,他们以往见个小吏都要担惊受怕,更何况见皇帝了。

  林渊站起身来,走至殿内,搀扶起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匠人。

  “老师傅一把年纪,来人,赐座。”林渊一语令下,便有侍人送上一椅。

  老师傅吓得脸都白来,他差点又给林渊跪下,要不是林渊搀扶着他,他绝对要五体投地。

  “草民……草民不敢……”老师傅坐椅子就跟上刑场一样。

  林渊按住老师傅的肩膀,对众人说:“朕之国乃诸位之国,诸位之强,便是国之幸,是国之强。”

  这话把匠人们吓得不行。

  他们……他们只是小民,哪里就能跟国家的强盛联系起来了?

  林渊又说:“朕听闻,元时有火铳,如今明已立,自当更进一步,更上一层楼。”

  “诸位学艺,报效国家,朕也绝不吝啬,但有出众者,有革新者,朕以爵位嘉奖之。”

  匠人们忽然不抖了。

  爵位?爵位!

  林渊手里的爵位都是虚爵,没有实权,不能世袭,一代而尽,也不能离京。

  但有食禄,有一代为爵,子孙更好出头。

  林渊笑道:“大明乃朕之大明,也乃诸位之大明,万望诸位同心协力,壮我国力,扬我国威!”

  匠人们额头触地,山呼万岁。

  除此以外,京城各坊改名为区,每区设区长,设书吏,整合户籍,政令皆由中央下达。

  整个北京城如铁通一般,区长都为林渊发家时跟随之人,书吏为世家子弟。

  皇权于京城,盛极一时。

  京城周边几城尽数被朱元璋陈柏松和李从戎拿下,

  大军驻城,震慑无数阴暗窥视之人。

  这几城都是大城,城内官员全被捉拿,新任官员走马上任,行新法,遵新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