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纠_作者:长生千叶(1829)

  在后世的战国,秦国就是靠着函谷关,拒六国之师,令六国“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当年上中学的时候,吴纠记得学过一篇课文,还要求背诵来着,西汉贾谊的《过秦论》,其中有一句话,说的就是函谷关。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可见函谷关在当时有多大的威力,周国只要死守函谷关,义渠人就不可能进入中原,齐侯自然也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如今就传来了好消息,齐侯已经火速联络各国,率领各国盟军,在函谷关与义渠人死战到底,凭借天险,还有兵力,义渠人想要冲进函谷关,几乎成了不可能的事qíng。

  众人立刻欣喜起来,纷纷议论着。

  “齐公已经已经到了函谷关!”

  “这么多诸国盟军,够他们戎人受得了!”

  “是啊是啊,让他们也尝尝咱们的厉害。”

  士大夫们纷纷议论着,脸上露出欣喜鼓舞的神qíng,然而这个时候,士兵却继续禀报说:“王上,被击退的义渠军队,正快速向西后退,义渠军队似乎知道我楚军被拒在秦关之外,正朝我们快速扑来了!”

  “什么!?”

  “这……”

  “义渠之戎来了!?秦国不开关门,这可如何是好?!”

  吴纠皱了皱眉,齐侯带着诸国联军在函谷关迎敌,义渠军队讨不到好处,自然要后退,不能和联军硬碰硬,这样一来,义渠自然要找软柿子捏,而他们楚国,如今成了软柿子。

  为何是软柿子,自然有几点很重要的原因。

  其一,这里是郧国与秦国的jiāo界之地,这里是楚国的客场。

  其二,楚国在这里已经消耗了五六天的粮饷,虽然楚国实力qiáng大,但是他们没有补给的后援,随时面临断粮的危险。

  其三,也就是秦国关门拒楚,一旦义渠人杀过来,那么楚国如果不逃跑,就会被义渠bī迫到秦国的关门口,前方是义渠戎人,后方则是拒而不开的关门,这简直就是瓮中捉鳖,连个退路都没有了。

  吴纠皱着眉,似乎在冥想,众人立刻喧哗起来。

  赵嘉一听,更像是一头困shòu一样,秦国不开大门,若是这样连累了楚国被义渠人偷袭,赵嘉心中自然不安,连忙拱手说:“王上,请下令撤兵入郧罢!”

  众人看向吴纠,似乎也同意赵嘉的说法,他们没有必要一定守在这里。

  因为姬阆发出的告急文书,因此楚国才来参战,按理来说,义渠人在极北面,楚国在极南面,就算义渠打进周国,也不会打进楚国,因此楚国完全可以不管闲事儿。

  如今楚国为了道义来援助秦国,而秦国不领qíng就算了,还将他们拒在关门口,义渠人若是一到,他们定然损伤惨重,因此没有必要为了秦国和义渠人正面jiāo锋,不如直接退入郧国,然后让义渠人和秦国去硬碰硬。

  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吴纠也觉得有道理,但是他们此次来的目的,是为了送赵嘉上位,还为了与秦军联合,向北攻击义渠人的老窝,断掉义渠人的后路,这样一来才能给齐侯争取时间,配合齐侯。

  因此吴纠并不向后退。

  吴纠眯着眼睛,十分镇定的说:“寡人还不知什么叫做退兵。”

  “王上!”

  赵嘉连忙拱手说:“王上,何必为了秦国而应敌……况且秦国还不领这个qíng,请王上撤入郧国,确保楚军万无一失!”

  赵嘉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也是有些心死的,当年是因为大哥排斥他的心思而心灰意冷,如今又是因为秦国内部的争斗而心灰意冷。楚王接纳他,重用他,可谓是赵嘉的恩人,如今为了秦国,若是恩将仇报,赵嘉实在做不到。

  吴纠却十分笃定的说:“正面迎敌。”

  赵嘉吃了一惊,旁边的士大夫们虽然也十分吃惊,但是看到吴纠这笃定的表qíng,听到吴纠这笃定的语气,突然觉得,就算秦国不开门,义渠也没什么可怕的了,他们定然有办法,在秦国人面前,将义渠打得丢盔卸甲,让秦国无地自容。

  吴纠招手对赵嘉说:“你去帮寡人做点事qíng。”

  “是!王上。”

  赵嘉很快过去,吴纠对他耳语了几句,赵嘉立刻走出幕府大门,找来一队兵马,翻身上马,很快带着兵马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