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纠_作者:长生千叶(91)

  后来武姜又生了一个儿子,叫做共叔段,共叔段聪明伶俐,深得武姜喜爱,武姜对此向国君进言,想要废长,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是都被驳回了。

  后来郑庄公继位,武姜还在郑庄公面前,为共叔段讨爵位和封地,总之各种宠爱自己这个小儿子,即使大儿子已经继位成为国君,仍然厌恶自己的大儿子。

  后来共叔段造反起兵,武姜竟然里应外合,惹怒了郑庄公,郑庄公派兵讨伐共叔段,镇压了谋反,并把自己的母亲武姜也抓起来,安置在城颍,说是安置,其实就是软禁,并且丢下一句话,就是这句——“不及huáng泉,无相见也。”

  郑庄公对天发誓,如果不是死后埋在地下,绝对不会再见武姜。

  这个小典故,其实描述的就是兄弟相残,骨ròu反目的故事,像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齐侯沐浴的湖水中突然出现了一块刻字的石头,石头并不是鹅卵石,反而见棱见角,显然是有人刻好字之后,直接扔进了湖水中,好像有备而来,专门让齐侯和吴纠看到。

  虽然这个小故事和齐侯没有任何关系,但是仔细一看,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好像映she着齐侯和公子纠两个人一样,都是兄弟争位,不死不休。

  然而在齐侯看来,竟然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就是这层意思,让齐侯脸色非常不愉,几乎冷到了冰点。

  那便是在这则故事中,郑庄公是长子,共叔段是次子,按照一贯以来的规矩,都是立长为太子,所谓长幼有序就是这个道理,郑庄公坐在国君的位置上,就是名正言顺,所以共叔段造反会被人唾弃鄙夷。

  如此一来,齐侯和吴纠之间,吴纠是老二,齐侯是老三,他们的大哥诸儿已经被人杀了,按理来说因该是身为老二的吴纠继承国君之位,才更为名正言顺。

  其实确实是这个道理,若不是因为齐侯早年就已经很有城府心机,与当朝监国高子国子,还有公孙隰朋这些人关系密切,就算他第一个赶到临淄城,也决计不敢入城,恐怕就算进了城,坐在国君之位上,也会被人一刀斩了,做个刀下亡魂。

  齐侯有国佬儿们的拥护,虽然名不正言不顺,但是仍然坐上了高位。

  齐侯在看到这七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就是这样长幼之序,以至于齐侯脸色yīn霾难看。

  吴纠也想到了这个,早知道就不把石头捡起来,也不知道是谁这么大胆子,把这石头扔在了水中,定然是故意为之的。

  齐侯半响没说话,又过了半响,笑了一声,面色恢复了轻松,说:“一块破石头,值得什么?二哥还不快丢掉,夜了,与孤回去罢。”

  吴纠一听,赶忙将手中的石头丢回水中,说:“是。”

  齐侯与吴纠回到农舍的时候,房间已经收拾妥当了,子清正在铺被子,chuáng榻整理的差不多了,chuáng榻上放着一chuáng被子,除此之外,房间里还有两chuáng地铺,并排铺在地上。

  齐侯扫了一眼,笑着说:“二哥身子弱,不要睡地上,与孤睡在榻上便是,把被子拿上来。”

  召忽也站在一旁,听到齐侯这么一说,看了一眼吴纠,吴纠倒是脸上没什么表qíng,召忽怕自己的qíng绪再被齐侯发现,所以只是看了一眼,然后就低下头没说话。

  子清也看了一眼吴纠,吴纠没说话,子清赶紧把地上的一chuáng被子抱起来,然后放在榻上,小心的叠好,然后就退到一边去了。

  吴纠的被褥被拿上了chuáng榻,这下好了,齐侯和吴纠睡在榻上,召忽的被褥就一个孤零零的放在地上打地铺。

  齐侯施施然走进去,随便拿了个帕子擦自己的头发,笑眯眯的说:“时辰不早了,二哥与召师傅也早些睡,明日一早咱们还要上山去寻曹刿。”

  吴纠一听,拱手说:“君上,明日一早还请君上逗留农舍,纠带人先行上山,若是寻到,再请君上上山……”

  他的话还没说完,齐侯却摆了摆手,说:“自是寻觅人才,当然心诚所致,孤可不能坐享其成,不是么?”

  吴纠一听,就没有再说话,他听着齐侯的口气,笑眯眯半真半假的,也料想到,齐侯估计是不放心自己,那曹刿是人才,恐怕齐侯是不想让自己和曹刿多说话。

  再者就是……

  方才湖中的那块石头也多少让齐侯心里有些忌惮,长幼之序,到底是他的一块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