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纠_作者:长生千叶(914)

  这是一股新生势力,多半是像吴纠这样,年轻,又没有齐国血脉的人,这种人大刀阔斧,很有想法,但是他们的想法,触动了老齐人的利益和根基,自然会被视为眼中钉和ròu中刺。

  其实两股势力也并非谁对谁错,很多人都是忠心耿耿的,但是一面忠心,一面也是需要最大程度上谋求自己的利益,如此一来,那便拧上了。

  在齐侯眼中,吴纠其实就是这种新生势力的代表,例如展雄、展获、臧辰、曹刿、东郭牙,甚至是召忽和管夷吾,召忽和管夷吾虽然是老齐人,血统纯正,但是因为他们是公子纠党派,又主张大刀阔斧,也被老齐人们规划在了新生势力之中。

  不过齐侯竟然想错了,身为代表的吴纠,会替高傒和国懿仲说好话,这让齐侯有些转不过来。

  吴纠笑了笑,说:“高子和国子,虽然是天子派来的监国上卿,不过忠心耿耿,数十年为了齐国,也算是肝脑涂地,并非像大司徒这般,已经穷途末路,大司徒用地震的事qíng牵制君上,乃是为了向君上耀武扬威,而高子和国子只不过是被大司徒利用了一番,并没有耀武扬威的意思,还请君上明辨。”

  齐侯心中也清楚,听吴纠这么一说,更是清楚,高子、国子和大司徒是不一样的,大司徒仗着自己是老臣,经历了齐僖公、齐襄公和公孙无知,再加上自己这代,便是四代的三公之首,因此自视甚高,不愿让位,并且觉得齐侯还是个年轻的国君,该当听自己的。

  别看齐侯今年已经要三十岁了,已经进入而立之年,但是对于国君这个位置来说,齐侯的确是年轻的,比起谭国那七十多岁的老太子来说,年轻太多了。

  大司徒觉得齐侯是个刚断奶的娃娃,武断的觉得齐侯的大刀阔斧,什么管夷吾的相地衰征,那都是瞎扯淡,瞎折腾。

  再有就是,想想看,先看了土地的肥沃程度,再进行赋税调整,这样一来,豪绅手中握着的自然是肥沃的土地,赋税就高,百姓手中握着是贫瘠的土地,赋税就低,甚至没有赋税,动摇的岂不是豪绅和贵族的根基?齐国的豪绅和贵族,以大司徒为首。

  大司徒能高兴么?能待见齐侯么?

  再加上齐侯不给大司徒面子,不让他儿子做司徒,不让他老来得子的女儿做齐国夫人,因此大司徒很不高兴,想要整治齐侯,让齐侯这个奶娃娃知道自己的厉害。

  但是高傒和国懿仲是不同的。

  高傒和国懿仲同意立大司徒的女儿,是因为齐国的礼法,也是怕齐侯专宠吴纠,管夷吾都说过,只要出现专宠,就一定会祸乱朝政。

  因此高傒和国懿仲,其实是被大司徒当枪使的,反而被齐侯骂了一顿。

  齐侯有些欣慰,笑眯眯的说:“还是二哥看的透彻,二哥都能看的如此透彻,高子和国子竟然看不透大司徒的作为。”

  吴纠说:“岂能是看不透?君上,朝政上的事qíng,卿大夫们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高子和国子,其实也在利用大司徒,只不过他们利用的不好,这一招走的很差。”

  齐侯叹气说:“孤是想要整治这风气,但是不知如何下手。”

  吴纠说:“自然要从大司徒下手,大司徒称病多时,便是觉得君上不敢动他,若是君上能一碗水端平,的确会得罪一些以大司徒为首的权贵,但是也能赢得一片民心,让卿大夫们感觉君上是一视同仁的,并没有什么偏见。”

  齐侯听着吴纠的话,似乎有些若有所思,并没有急于说话,吴纠午歇的时间很有限,又给齐侯做了个吃的,消耗了不少时辰,眼看着要到时间了,便把司农讨论的文书jiāo给齐侯,细则很多,一时半会儿也看不完。

  齐侯接过来,打开看了一眼,简牍上密密麻麻都是字,一条一条十分详细,全是这次天灾的对策。

  齐侯笑着说:“有劳二哥了,早晨才散了朝,中午便拟好了文书。”

  吴纠说:“纠的分内之事,君上慢看,纠先回政事堂去了。”

  齐侯点了点头,让寺人将吴纠送走了。

  吴纠从小寝宫出来之后,正好遇到了来给齐侯送“加餐”点心的卫姬,卫姬见到吴纠,还打了一个招呼,吴纠也拱手作礼,便匆匆走了,再不走就该迟到了。

  卫姬看着吴纠匆匆而走的背影,脸上不知是什么qíng绪,盯了许久,直到吴纠的身影不见了,这才回了神,让寺人通报,进小寝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