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书生圈夫记_作者:迎风布阵(151)

2017-06-11 迎风布阵

  北边不去,陆放舟把心思放到了南边,南下航海,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和大海,星辰就不想了,大海还是可以幻想一下的。
  明州前段时间他去过了,乖乖的,那么多海船,航海肯定不成问题。
  这一次溇琰没有直接否定,而是采取了曲线救国的方法:“出海啊?不是不可以,只是现有的海船不够结实,若想出海,须得再改进些。”
  什么?这么大的海船还需要改进吗?陆放舟不信,但很快他信了。
  那一年夏天,浙东道遭遇了百年难遇的bào风天,停泊在明州的那些海船没能抗住bào风,整个大梁东南海师损失了半数的战船。
  祸不单行,一直觊觎大梁繁华的扶桑人趁机袭击了明州,在浙东道沿海一带烧杀抢掠。
  亏得大梁正值鼎盛时期,长平女帝当即调河南道、淮南道两道水师夹击扶桑人,扶桑人驾小船仓促逃离,死亡半数,但余下半数在之后的日子里为报仇,不断骚扰来玩的海船。
  长平女帝见状知道短暂的教训不足以让扶桑人停歇,决定秘密建造远大于之前战船的新船,出征扶桑,并命当时已是工部尚书的徐文亲自督建。
  徐文是浙东道鄞县人士,鄞县紧挨着明州,这一代的百姓都有丰富的出海打渔、出海远航的经验。
  徐文便实地考察,征询多方意见,亲自拜访著名的船匠,与其探讨新船的建造,终于在半年后彻底敲定了新船的设计方案。
  当然这其中也有陆放舟的一份功劳,他本就想着下海,后来发现现有的海船还是不够结实,便决定找上徐文,一道研究新船的建造方法。
  陆放舟前世的舅舅毕业时分配到了江南造船厂,就是上海长兴岛那边的那个厂,他小时候也常去。江南造船厂大,各种配套设施完备,里头还有厂办幼儿园什么的,舅舅那个时候单身,外婆常过去看他,一看就是一月半月的,厂里头的幼儿园可以接受短期的小孩子入园,陆放舟也就一道去了。
  幼儿园里的课程并不正规,有个几天还是拉着群小孩子让他们去看造船,小孩子们虽然皮,但看到造船都是喜欢的,尤其是男孩,看到那么多吊车转来转去的,特别喜欢。
  陆放舟也看过些,半知半懂的记得些,与徐文和众老师傅们jiāo流之后又总结了一些出来。
  当然他的总结其实是他提出个大致的模样,老师傅们帮着设计完整,但即便是这样,对造船还是相当有帮助的,因为陆放舟提出的模样基本都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点子,设计这种事灵感点是最重要的,有了点子,如何完善不过是时间的长短。
  很快方案出来了,女帝在长江沿线择了三处址作为船厂,先动了一处,带第一艘船出坞后,随后两处也开工了。
  头一艘船出坞的时候,陆放舟特别激动,仿佛看到了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女帝还派了晋阳帝姬(即孙敏芝,二妞)亲临主持。
  二妞这几年得众人悉心教养,愈加出色,气度不凡,打那一站,天地日月都为之失色。
  陆放舟愈加激动,那也是他的孩子,也长大成人了。
  战船的xing能十分出色,此一次编队出海便给予了扶桑人重击,而后几年,愈加多的战船下海,扶桑人的小船基本在海上绝迹了,转而打陆地半、岛的主意。
  又过了两年,战船编队彻底成型,长平女帝御驾亲征,着晋阳帝姬监国,历经半年终于彻底降伏扶桑,从此扶桑向大梁臣服,派出遣梁使学习大梁文化。
  至此,大梁的海域彻底安宁。
  陆放舟想了多年的海航梦终于得以实现,他臻品斋的船队足足有大船八艘,中船十六艘,小船三十艘,排在海面上是浩浩dàngdàng的一片。
  他和溇琰定下了时间,八月二十八,两人过完生日后就出海。
  这一年生辰陆放舟是整寿,前来祝贺的人很多,上至当朝宰相,内阁首辅徐文,下至嵊县周家茶园老师傅们的得意弟子。
  陆放舟不计贫贱,逐一请入内,宾客们的素质也高,无论贫富贵贱皆欢乐同席而坐。
  酒过三巡,便有了女帝的封赏,帝姬的亲临,陆放舟忙不迭的出去接,二妞则早就笑盈盈的进门了,还是从留给她住的那处院子过来的,美其名曰女儿给爹爹拜寿。
  陆放舟在二妞面前从不矫qíng,二妞喜欢如何他便顺着她的意,一见就笑说:“乖女儿,爹爹可想你了。”
  二妞一笑:“知道爹爹想,所以一早就准备着过来了,就是出了点小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