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之后徐妈妈来跟锦朝说:“……宋姨娘如今是完全的认不得人,还时常发疯,闹着要孩子。婆子也看不出什么端倪,估计是真的疯了。”
锦朝听了也去临烟榭看过,小产完半个月,她们给宋姨娘吃的药渐渐停下来,她的脸色才好不容易好点。只是抱着怀里的迎枕不肯撒手,叫她的迎枕做‘秀哥儿’。亲密地和她的秀哥儿说话。
如果她的疯癫是装出来的,那也实在可怕了。
服侍的窦婆子说:“姨娘给那小孩取的rǔ名,就叫秀哥儿……她抱着的那个迎枕,谁都不准碰。如今姨娘还在小月子里,应该好生养着,偏偏奴婢要给她擦身、喂饭,她都不让,谁靠近都要惧怕……”
宋姨娘还在小月子里,等再过半个月,她就要搬去听涛阁了。
锦朝淡淡地道:“由她去吧。”她留宋姨娘xing命,还派了婆子照料,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顾锦朝回了清桐院,从此就不踏进临烟榭了。
宋姨娘小产是六月末,又很快到了七月十五,中元节。
家中有新丧。按理是要上新坟、祭祖的,道观里还要做盛大的祈福道场,超度亡灵。中元节前几日,适安县就开始卖冥器,卖荷叶灯,卖油饼馅饼rǔ饼丰糕的。如今这些事都是徐妈妈cao持,派人早早去买了楮衣冥器,免得准备不及手忙脚乱的。等到中元节前一天,备了酒馔,顾德昭带着锦朝几人,去给纪氏上新坟。
纪氏葬在顾家墓地中,靠着呈品字的三棵huáng杨树。
顾德昭先上了坟,顾锦朝跪拜了母亲,她又站在huáng杨树旁边往西翠山那边看去,绵延起伏的山丘,夏末的时节里十分的繁茂。
顾澜、顾锦荣等依次跪拜。上完新坟,顾德昭又让锦朝等人先回去。“……我还有事要去平兴一趟,下午就回来,朝姐儿,你先在家里备着祭祖的东西。”
锦朝应了诺,却觉得父亲有些奇怪。等到了第二天,顾德昭身边的婆子过来回话:“……老爷是去了平兴的延庆道观,道观正在举行道会,老爷听了一场。”顿了顿,这婆子又小声说,“老爷请了清虚道长回来。”
顾锦朝听了才明白过来,难怪父亲不和她说清楚。这个延庆道观的清虚道长,也就是当年说她对顾德昭的仕途有冲撞的人。后来她回了顾家后,父亲似乎和这个道长的来往就渐渐少了。
……也不知道现在为什么又请了这个道长来家里。
锦朝想了想,让采芙去找碧衣过来。
碧衣服侍顾德昭的书房和饮食,和锦朝说:“……道长是和老爷讲道的,老爷听了十分受用。晚上又和道长促膝长谈,一直说了许久。奴婢也听不明白,只隐约听到道长讲过一句什么五色五味的……”
五色五味……锦朝一听就想起来了,这是《道德经》里的一段话。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慡,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这段话大抵的意思是说,人不能耽于享乐的。
顾锦朝细细一想,不由得倒抽了一口气!她怎么没想到这层!
母亲的死和宋姨娘的事,对父亲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如今他倒是哪个姨娘那儿都不去,开始在信仰上找寄托了。要是换了别的道长,锦朝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只要父亲能寻找到寄托,能够让他心里好受些,她又何必cha手呢。只是一想到是这个清虚道长,锦朝心里总觉得有些不安。
这个人,毕竟当年凭一句话,就让自己在纪家呆了九年才回来。
第九十八章 陈家
锦朝想了想,还是换了一件天青色素缎褙子,趁着商量祭祖的事qíng来找顾德昭。
顾德昭正在书房里和清虚道长说话,清虚道长听说顾家大小姐来了,自然要回避。锦朝远远站在庑廊下面,看到一个穿着深蓝色道袍,白净高瘦的中年男子从书房出来,留了三须美髯,仙风道骨,手臂上挽着雪白的拂尘。不疾不徐地走出了夹道。
听闻清虚道长有五十多了,看上去却不到四十的样子。燕京中的便是不喜道学的王公大臣也会和他来往,觉得他驻颜有术。只是如父亲这样隆重的并不多。
锦朝走进书房和父亲说事qíng,看到父亲坐在圈椅上,脸上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