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三爷伸手探进被子里,发现里面还没有他的手暖和。他叹了口气,脱了外衣也上了chuáng。
顾锦朝是被冷醒的,她本来就有些怕冷。她怔怔地看着陈三爷……这是想通了?
“你不是冷吗?”陈彦允问她。
顾锦朝平日看着挺聪明的,就是睡醒的时候有点犯傻。这时候和她说话,她反应总要慢一些。
顾锦朝才明白他的意思,哦了一声。这是要给自己取暖啊!
她的手脚很快就缠上去了,陈彦允果然很暖和。
顾锦朝乖乖钻到他怀里,陈彦允也伸手搂住她,她身上果然怪冷的。早知道刚才应该让她回去睡。他有事qíng要处理,还忘了书房这里是没有地龙的。陈彦允低头和她说话:“锦朝,要是你再惹我生气,就要躲远些。知道吗?”他不经常生气,但要真是发怒起来也挺吓人的。
好像平时惯是压抑的人,爆发出来就越可怕。
顾锦朝脸埋在他胸膛里笑了笑,心中却酸涩起来。生她的气都怕伤到她……那他该怎么办?
如果她今天没有来找他呢?
顾锦朝很庆幸是自己过来了,抬头亲了亲他的下巴:“您快睡吧。”
陈彦允也不再说话。摸到她冰冷的手,又拿过来放在他的腰间。这么来就睡不冷不热,顾锦朝睡得十分舒服,觉得其实不要地龙火炕也无所谓,就把陈三爷当成暖炉就好了。
心里有再多的事,陈三爷抱着顾锦朝也渐渐睡着了。
第二百九十八章:远调
次日,陈三爷和顾锦朝一起去给陈老夫人请安。
陈老夫人和儿子说自己最近读的佛经:“老六从宝相寺给我带回一部《楞严经》,是鉴明大师注解过的。我读着觉得很好,悟本体、修大定,证圆通。让人心绪宁静。便亲手抄了一卷给你,你拿回去仔细看。鉴明大师的注解一点即通,我也为你抄了一份。”
丫头捧了个檀木匣子上来。
陈三爷接过了,跟陈老夫人说:“还要劳烦母亲为我抄佛经。下次若是寻到好经书,也不必如此麻烦,儿子借母亲的一阅便是了。”
陈老夫人笑着摇头:“母亲愿意为你抄。近来身子骨越发不好了,也不知道还能为你抄几年。”
陈三爷听着便皱了皱眉,叫郑嬷嬷过来问话,“太夫人最近有什么不好的?”
郑嬷嬷正yù说话,陈老夫人摆手示意不用。
“人老了就jīng神不好,最近睡得少了些,就觉得体力不支。倒没有别的毛病。”
陈三爷知道母亲的个xing,不喜欢让他麻烦。叹了口气,“您身子要是有不舒服的,一定要找季大夫过来看。要只是睡得不好,我去让御药房的人给您开些安神的药。”
顾锦朝也觉得陈老夫人气色不如从前好了。人到中老年,总是要毛病多一些。好好调理就行了。她却也不是很担心,前世陈老夫人虽然身子弱,但也算是长寿的。
陈老夫人开口yù拒绝,看到儿子严肃地看着自己,才没有多说话。
陈三爷还有事要忙,看过陈老夫人就离开了。
陈老夫人拉着顾锦朝去后面的荷花池旁走,看着她凸起的肚子,笑眯眯地说:“你多走动些,生孩子的时候才好生。不要像那些闺阁小姐不爱走动,等到生的时候就难了。”
顾锦朝也知道,笑着点头:“您放心,我每日都绕着木樨堂走几圈的。”
陈老夫人想了想又说:“也不能走太多了,那样也不好。我看每天走两刻钟最好。”
把她当成个宝,左也怕右也怕的。
顾锦朝挽着她的手,也笑:“儿媳明白,我扶您去那边看看,那里红梅开得好。”
两人去赏梅,剪了一大捧红梅枝子回去,装了几个花瓶。等各房来请安的时候依次分了出去。
秦氏过来请示陈老夫人元宵节灯会的事。
每年宛平办元宵灯会,陈家都要投钱,算是给宛平百姓一个热闹。而且做得非常大气,灯会不在榕香胡同里开,而是在旁边的糟子坊,但是花灯会一直摆进榕香胡同里来。那时候榕香胡同周围住的高门大户的女眷,也可以在家门口看看。
王氏跟顾锦朝说:“三嫂没有看到过我们宛平的灯会,办的特别热闹。”
陈昭听到灯会就拍手笑起来:“我要看狮子灯、绣球灯还有仙姑灯!三婶娘,上次他们耍狮子灯,我的丫头还捡到铜钱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