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井之徒[重生]_作者:莫桑石(159)

  剧本库日渐扩充,然而每年立项的却少。一年公司拨过来的就是那些资金,每年立项开拍的也只有少数那些。不过有些剧本是因为竞争力不够,有些却是因为现有条件不够,不能糟蹋了本子,才会被压着不动。

  条件不足,暂时不准备开拍的,陆离公司不会去广电总局进行剧本梗概备案。去年一整年在广电官网备案的电影剧本就有将近三千部,可是最终真开拍的又有多少呢?一个大制作要拍两到三年,普通电影要出彩,也少不了一年。多线开拍,耗费的资金是巨大的,多了就耗不起,只会为此而降低影片质量。陆离总公司一年主控的电影项目一般为三到四部,旗下子公司、工作室也会有电影出品,有时候因为种种原因,电影的完成度对照原本发布的片单,甚至会低至百分之四十……

  放眼国内电影市场,因为电影未完成而不断更改档期的例子是比比皆是,有些好不容易拍出来的电影还不一定能够上映。在这种qíng况下,不管是卖版权的还是买版权的,都知道这一个项目在剧本阶段达成了,可真的等到登上影院的大屏幕,那就是说不准的事qíng了。

  可公司总不能因为一年就拍这几部而每年就买几个剧本了,总得有储备才行。说不定这个本子买下来是因为题材很新颖,结果被别家公司抢先,再拍就拾人牙慧,也说不定某个本子并不出奇,结果正好合着某年的社会热点,拍出来还能去拿个奖。电影市场啊,同样是场豪赌。电影市场变幻是这样的快,观众口味也很难捉摸,很多预测票房和观众喜爱度的电影评论员早习惯被打脸了,脸打得再肿,该信誓旦旦预测下结论的也不会少,他们就靠这个吃饭呢。

  周和怡说的剧本日期署名是五年前的,也是类似这种qíng况。

  这个本子是科幻类型的片子,剧作者思路天马行空脑dòng极大,可是五年前的技术不够,虽然可以通过改写剧本来降低对技术的要求,却因为和剧作者签订的合同而无法这样做。到了现在,陆离公司旗下的影视特效子公司的技术再一次突破,终于可以实现出剧本中的画面描述,之前一直等着这个剧本的导演,就迫不及待的报了上来。

  还有一个剧本,是陆嘉根据前世的记忆找出来的,本来是个小说,当时版权部直接用旗下编剧改成了剧本,结果没有导演感兴趣,剧本也一直放在那里。

  有些剧本本身平平,让人觉得没什么爆头,偏偏在导演和演员的作用下,票房大爆,反过来带红原著小说,这个剧本就是这种qíng况,只不过前世这个剧本的qíng况更要复杂,因为迟迟没有开拍,一直拖到了版权快要到期,和原作者协商后,陆离把版权和改编好的剧本低价卖回到原作者手上,结果原作者转投其他的影视公司,结果以小成本制作夺得了当年的喜剧片票房之王,成了当年的黑马,做出回卖决定的职工,也被罚了工资。

  因为这个事,版权部的宁愿买下来的剧本烂在自己手里,也不愿意卖给别人。宁愿自己多花一些钱,也不要让对手赚到更多的钱和口碑,这个圈子,就是这样有意思。

  陆嘉接手陆离公司后,用了很大一部分时间在版权库中大làng淘沙。陆嘉前世耗在陆离公司有十年,把一个国内一流的影视传媒公司发展成国际前十的影视传媒公司,他耗费的心力是巨大的,而他原本记忆力就十分优越,又是行内人,长期持续地关注国内国外票房榜和内部出的票房分析,即使到现在,他也能够清晰地记起那十年中或大红或大黑或不死不活的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的名字,还有那些已经出道和尚未出道艺人的十年内的前途,他也清清楚楚。

  能够记得这些,本身就是一种优势,陆嘉用起来可不手软,即使这些并不是一成不变,gān扰颇多。也许有些电影在那年才能火起来,换个时间就不行了,也许有些电视剧因为缺席了某个原本出演的演员,就火不到那种程度了,可陆嘉有能够承受这些未知数的底气,也愿赌敢赌。在他的授意下,版权部就像是撒了疯的母jī咯咯出去觅食了,一时之间版权库充实了很多。

  陆离的这番大举动可是瞒不住别人,质疑和浑水摸鱼随即而来,好在版权部也懂得故布疑阵,虽然有些想要购买的潜力股被别家公司闻风而动买下,有的是单纯的看好而竞争,可游鱼公司的cha手,纯粹就是为了让陆离公司不痛快了。

  陆嘉拿到这几个剧本的同时,也拿到了版权部送上来的版权购买报表。从报表上看,陆嘉列出的单子上,百分之八十都已经顺利签约或条件达成正在走流程,百分之十的仍然在接触与谈判,剩下的百分之十,却是被别家公司拿走,或者因为原作者在多方竞争下看不清而恶意抬价,陆离方主动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