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京中到燕□□好约莫两月,是告诉她,等她吃完这盒‘二月苏’,他就来寻她了。
音歌也欢喜得很:“侯爷这是爱屋及乌,知晓奴婢平日贪嘴,这‘二月苏’奴婢也有份呢!嘻嘻……”
孟云卿莞尔。
遂即拆了其中一条浅绿色的糖果塞入口中,青青甜甜的,又带了些许果子的酸味,就着心底的暖意,融化在唇齿间。
第一日,青果,她在心中默默记住。
第二日,山茶。
第三日,荔枝。
第四日,柑橘。
……
她又提笔,在糖纸背面写下每日行径的城市,天气,每张糖纸的背面都只能容得下这些字,再多一个都打挤。音歌就替她收好,规规整整放在锦盒里。
第十一日,洛阳郡,雨。
第十二日,桃县,晴。
……
第二十一日,胥州,yīn。
第二十二日,芙蓉镇,晴。
……
等到她提笔写下“第三十一日,普照,雨”,音歌已按捺不住心中喜悦:“姑娘!我们明日就能到燕韩境内了。”
离开燕韩一年有余,宣平侯府再好,也比不过家中。
音歌托腮看着窗外,心思就悠悠然飞回了定安侯府:“姑娘,等我们回京,还能赶上今年的端午呢!”
是啊。
孟云卿搁下笔,五月初四,正是端午节。
燕韩京中的端午向来都有花车,有龙舟赛,那一日,整个京中热闹不已。自然,还少不了秦妈妈亲手包的粽子,有甜的,咸的。
老祖母还喜欢在粽子里放上小金粒,讨个好彩头。
前年的时候,就是她吃到了那枚金坠子,外祖母还将那盏白玉瓶送予了她。
她们姐妹几日约好一日给外祖母送一样礼物。
沈楠和沈瑜年幼,由房里的管事妈妈带着,给外祖母炖了一盅莲藕汤水。
沈妍给老祖母做的一双鞋子。
沈琳绣了沈巾,她fèng了几件新衣。
……
一幕幕,好似浮光掠影一般,历历在目,又惹人留恋。
“也不知道外祖母身体怎么样了。”她掀起帘栊,望了望窗外。
近乡心切,仿佛此刻尤其体会。
音歌便道:“放心吧,姑娘,老祖宗向来向善,菩萨保佑,一定康健着。”
孟云卿点头。
……
翌日,出了普照。
晌午左右,就到了燕韩的边陲小城,聚城。
照说舅舅会遣人来聚城迎他们,音歌就在猜,应当是三公子,要不就是二公子。
孟云卿也道是沈修颐的面多一些,只是沈修颐常年外出游历,若是不巧在外,或许就是沈修明来迎他们了。府中还不知晓段旻轩没同她一道的事,她还需寻个理由搪塞过去。
从羌亚往燕韩来,怕是还需要十余二十日,他兴许还能在回定安侯府前赶回来。
思忖之际,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音歌掀起帘栊,城郭映入眼帘,音歌欢呼雀跃:“姑娘姑娘!我们回燕韩了。”
孟云卿搭着她的手下了马车,是呀,回燕韩了。
熟悉的服侍,悦耳的乡音,一切都显得亲切无比,仿佛这四月天的风里都带着柔和暖意,拂面而过,淡雅清新。
“不知道侯府的人来了吗?”音歌环顾四周。可细下看去,方才还不觉得,现在才看到城门口设了很重的关卡。周围哪里有侯府人的影子,倒是往来的行人都查得密不透风。
音歌有些错愕。
周蓝也上前:“夫人,似是城中戒严,在严查出入城的qíng况,刚才派人去看过了,也没有见到定安侯府的人。”
她此次回燕韩,宣平侯府一共派了十余个侍卫,人数虽然不多,却个个jīnggān,都是军中挑选出来的好手,周蓝就是段旻轩身边的心腹。
其实周蓝不提,孟云卿也看出了端倪。
段旻轩提起过燕韩国中局势不明朗,她心里有准备,只是没想到连边陲的小城都已经戒严了,更不知京中如何。一切都不得而知,只有等回京之后才能明了了。
但她意外的是,舅舅并没有派人来。
舅舅应当是知晓她和段旻轩回燕韩的,孟云卿拢了拢眉头。
此时,而不远处,一青衫的男子走来:“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