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叔公和二叔婆回来了,太婆又问起沈荷花,二叔公大声给母亲讲了起来,“是荣禧堂沈家那支,沈荷花她爹是上门女婿那家。”
“沈老蔫儿不是回河南老家了吗?这都走二十多年了,咋又回来了?”太婆对这家人记得还是挺清楚的。
一般有家族庇护的人家,轻易是不招上门女婿的,没儿子在族里过继个孩子继承香火就是了,招个外姓人顶门立户哪行!那家产早晚都得让别人惦记去!族里也不会同意!
沈荷花外家却比较特别,虽然也算沈氏的族人,可多少代人下来,跟嫡支关系已经非常远,几乎没什么亲戚关系了。
招的这个上门女婿是个逃荒的,家里人都死绝了,也姓沈,孩子跟谁姓都没差,肯定能安心留在沈家过日子,这才把他招进来。
可就是这样,沈老蔫儿有了儿子还是闹腾着带老婆孩子回老家了。
“沈家四个大儿子都回来了?”当年沈荷花的母亲一口气生了四个儿子,全都身qiáng体壮,在十里八乡也是有名的。
“沈老蔫儿和那四个小子都没了!就沈氏和沈荷花回来了!”也不用太婆问,二叔公马上解释了起来。
“沈老蔫儿和俩小子42年河南闹灾饿死了,一个小子在地里gān活,让路过的鬼子练瞄准给打死了,剩下那个和沈荷花她男人去年修河堤埋石头里了。”
“留个后没?”老人还是最关心这个问题的。
二叔公摇头,“去年死那个小儿子有一儿一女,媳妇改嫁带走了,姓都改了,留河南不回来了。沈荷花倒是有两个丫头跟来了,可丫头蛋子,就是跟着姓沈有啥用!”
太婆马上急了,“那她打听咱二海gān啥?德忠家的当年是说要给俩孩子定娃娃亲,人家走了她还哭了好几场,可现在咱可不答应!那沈荷花一个带孩子的寡妇哪配得上咱二海!”
二叔公赶紧点头,“那哪能答应!咱二海现在是大gān部,得娶城里的文化人!我去跟他们队长说了,得看好了老沈家那几口人,可不能让他们乱走,更不能给开介绍信让出远门!”
太婆虽然不管事了,见识还是比普通农村老太太qiáng的,“让沈老六看住了那娘儿几个!也不能让他们出去乱说,咱二海得要个好影响呢!
你明天再去一趟,跟沈氏那娘几个通个气儿,咱二海是县里都广播的战斗英雄,他们敢给抹黑就抓公社批斗去!”
……
第六十章 张幼林
第二天一大早,昨天的小大夫就跑来取药箱了。
二叔公家的早饭是从生产队大食堂打来的糙根树皮粥,周小安姐弟俩坚持跟大家吃一样的,把他们的玉米面混到粥里煮,让那粥里也有了不少粮食。
小大夫头发还是乱糟糟,脸色有点透明的苍白,显得眉眼更加清晰jīng致,仔细一看漂亮得像个大姑娘,可一笑却痞痞的,还有两颗小虎牙。
二叔公和二叔婆非常热qíng地招呼他上炕吃饭,太婆直接给他盛上一碗稠稠的粥端上来,“傻小子!今天这粥里可有不少玉米面!是你弟弟妹妹带来的,赶紧喝一碗!喝完带他们去村里转转!”
这个年代,谁都不会轻易在别人家吃饭,走不是特别亲近的亲戚都是自己带口粮,你吃了一口别人家就得少吃一口,白吃别人一顿饭的人qíng大过天。
可看小大夫的样子跟二叔公一家非常熟悉,见他们让得真诚,周小安和周小全也真心地邀请,他也不客气了,熟门熟路地脱了鞋上炕,端起碗就吃。
二叔公笑呵呵地看他吃饭,给周小安姐弟俩介绍,小大夫叫张幼林,是村里下放改造的-右-派-张文广的儿子。
张文广早年留学德国学医,在骨外科方面是顶尖专家,可建国前他的父母家人都去了英国,他坚持留在国内行医,在一波又一波的运动中就成了众矢之的,最后被下放到柳树沟的牛棚里劳动改造。
本来下放的-右-派-不能带家属,可张家只有父子俩相依为命,张幼林又是个特别不老实的,在城里得罪了人,再待下去就有xing命之忧,张文广利用最后一点老关系,给儿子要了个城市人口jīng简到农村的指标,把他留在了身边。
张文广的父亲当年是有名的慈善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医院就有好几家,其中一家教会医院给太公免费治过病,太公一辈子都念着张大善人的恩qíng,所以二叔公和太婆对张家父子非常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