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安看看楼前的院子里晾着的衣服和煤棚子,杂乱又热闹,几乎跟他们家住的大杂院没什么区别。
几个小孩子扑腾腾地从楼里跑出来,在楼门口用煤炉子做饭的主妇扬着嗓子吼了他们几句,下班的人们互相打着招呼,非常有生活气息的样子。
绕过小楼,顺着一条小路走到后面,这边就清静很多了,好像被小楼一下隔绝出两个世界一样。
楼后是一片树林,树木挺拔高大,很有年头的样子,树林旁边有一小片空地,空地上是一间半红砖房子,那就是潘老师的家。
“这是以前管花园的园丁住的房子。这座小楼后面以前有很大一座大花园,后来都被铲平划入钢厂了,就留下那片树林,据说是一位北京来盖钢厂的建筑师执意要求留下来的,说是什么珍惜古树。”
潘老师今天的话很多,没了平时压抑沉默的样子,好像跟太婆一样被什么事刺激得兴致很高。
周小安观察了一下,才发现树林后面是一堵高高长长的围墙,应该就是樊老师说的钢厂围墙了。原来这里跟钢厂离得这么近啊!
樊老师的家里收拾得非常整洁gān净,两位老人住的屋子,却没有一丝暮气,意外的温馨。
东西不多,处处透漏出用心布置的痕迹,桌子上铺着格子桌布,茶盘上有一套简单的茶具,甚至窗台上还有两盆马上要开放的水仙花。
太婆把周小安按到取暖的炉子边坐下,“等着,太婆给你做ròu饼!”
周小安看向樊老师,樊老师示意她不用客气,自己挽了袖子去洗手准备帮忙,“你就等着吃吧,太婆做ròu饼很快的。”
“对对,很快的!”太婆一直笑眯眯地。
周小安也赶紧去洗手,“太婆,我不会做ròu饼,您教我呀。”
太婆更高兴了,拉着她去厨房,“教你,教会了做给十六吃。”
十六是谁?周小安不敢问。
樊老师没有妻子也没有儿女,据说一辈子单身未娶。听说他还有个哥哥,在前些年去世了,他却没有子侄,只和老母亲相依为命。
太婆一直念叨着的十六,可能是这个家里已经去世的某个人吧。
太婆拿出一个面口袋,里面竟然是小半口袋面粉,足有十斤的样子,拿碗舀出来,jīng细雪白,非常让周小安吃惊。
樊老师没有跟周小安解释,周小安也不能问,只拿着水碗听话地给太婆往面粉里倒水,听她教怎么和面。
樊老师去外面的小棚子里拿回来一块ròu,有两三斤的样子,放在案板上解冻,又去厨房一角用麻袋罩着的地方拿出一颗白菜,“咱们今天做两种馅儿,一种ròu的一种菜的。”
太婆高兴地点头,“十六爱吃白菜馅儿。”
周小安打量着这作为厨房的小半间房子,东墙有一扇不小的窗户,白天采光应该不错。
东西归置得整整齐齐,炊具gāngān净净,墙上的木架子上放着蒜头和大葱,餐具也认真地摆放在一个带玻璃门的小柜子里,在这个年代,已经很少看到有这么像样的家庭厨房了。
这个家和樊老师平时的样子格格不入,看他平时朴素克制的样子,怎么都想不到他的家会这样有生活气息,这样……透着富足和温馨。
ps:万更结束~明天六点见~~(未完待续。)
第一五五章 接纳
周小安吃了她穿过来之后最满足的一顿饭。
ròu饼饼皮劲道ròu馅儿新鲜肥嫩又有嚼劲儿,玉米碴粥香甜可口,连凉拌的白菜心都脆嫩慡口。
满满的都是家的味道。
周小安几乎要吃哭了。她这一年来要么藏旮旯窝着吃饭,要么匆匆赛两口饼gān充饥还得防着被人看见,她都要忘了好好坐在桌子旁边吃一顿可口的热饭热菜是什么感觉了。
一不小心就吃撑了,周小安不好意思地帮着收拾桌子,太婆把剩下的饼都给她装起来,“拿回去跟十六一起吃,小孩子晚上容易饿。”
周小安不能拿,这一顿饭很多人家过年都吃不上,食物紧缺的年代,一食一饭都非常珍贵,她怎么能吃了那么多还要拿呢。
樊老师硬把饭盒塞到她手里,“太婆做的时候就准备多做一些给你带回去吃了,拿着吧,你跟她客气她反而不高兴。”
看周小安拿着饭盒了,太婆就高兴了,也不留她,“天黑了,快回去吧!别让十六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