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爷爷的名字叫周振兴,但周小安不敢都写对,要不见面就不好把话圆回去了。
周小安拿着口袋走到沛州钢厂门口。
沛州钢厂五零年建厂,据说当初请了在国际上都非常有名的一位清华建筑师设计规划的厂区和大门。
大门恢宏大气,门前青石铺的主gān路小广场一样宽阔,每天上下班上万名职工走在上面,场面非常壮观。
周小安走到大门口的传达室,“同志,我在离爱民粮店不远的路口捡到这个口袋,可能是你们钢厂职工掉的,我给送回来了。”
钢厂传达室不同于一般单位,坐的不只是一个老头,还有厂保卫科的人轮流在这值班。
严肃着一张脸的保卫科gān事打开口袋检查了一遍,才对周小安点点头,“你是怎么捡到的?怎么确定是我们钢厂职工丢的?看到失主的样子了吗?”
周小安早有准备,“我陪朋友在爱民粮店排队买粮,拿这个口袋的人排在我们前面不远,听他跟别人谈话,他应该是钢厂职工,后来我就在离粮店不远的地方捡到这个口袋了。”
传达室的大爷拿着老花镜一个字一个字念面口袋上的名字,“周——振——星?长什么样?我们厂好像没有叫这个名字的呀。”
周小安赶紧给他形容,“三十岁多一点的样子,听他说话,好像是一线工人,在轧钢车间工作,大高个,长得很壮,国字脸,长眼睛,说话声音很响亮,牙齿特别白。”
周爷爷年轻时候的照片很帅的,周安安还曾经发到朋友圈跟大家显摆过。
大爷和保卫科gān事对视一眼,两人都摇头。
大爷把粮口袋jiāo给周小安,“我在这看门十年了,三十岁以上的老工人我都认识,我们厂没有这个人,也没有叫周振星的。
你去居委会问问吧,如果居委会也找不到就把粮食jiāo给派出所。”
第二十三章 遇险
爷爷现在应该已经是生产小组的小组长,全厂出名的先进工作者,连续几年被评为劳模,看了十年门的大爷怎么会不认识他?
周小安的心里涌上一个非常不好的预感,紧张得手心直冒冷汗,“大爷,我听那个人说家里好像有病人,就等着喝顿玉米面糊糊呢,所以才没去派出所,直接送到这里来了,您看,能不能再给仔细问问?我怕晚了再耽误事儿。”
这个时候,多少人弥留之际的愿望就是吃一口细粮,大爷见过听过太多了,一点没怀疑周小安的话,“小赵,你去保卫科找个人来带这位小同志去人事科问问,看是不是新分流来的工人。”
国家大规模jīng简城市人口,很多单位都被迫减产减员,省里从别的工厂分流来一部分工人,有年纪稍大点的也有可能。
小赵看过周小安的工作证才出去找人,不到两分钟,就带着一个高个子年轻人走了进来,大爷介绍,他是保卫科的任gān事。
任gān事进门就冲周小安露出一嘴白牙,“这位就是拾金不昧的周小安同志吧?”
周小安不好意思地摇头,“不敢当拾金不昧,就是觉得丢了这么多细粮,失主肯定得很着急。”
任gān事非常热qíng地带着周小安去了人事科。
人事科跟厂委在一栋灰色二层水泥楼里,办公室门口的牌子钉了好几个,人事科、采购科、档案室,一个屋子都装下了。
进门是一个五、六十平米的大办公室,办公桌两两相对,几十个工作人员坐在里面。
任gān事一进门就有人热qíng地跟他打招呼,还有人过来拍着他的肩膀开玩笑,一看就是人缘很好的样子。
周小安被带到最里面单独一张办公桌前,那里坐着一位清瘦戴眼镜的老同志。
老同志脸色很黯淡,黑中带着huáng,一看就是长期身体不好的样子,目光却炯炯有神。
任gān事给周小安介绍,这位老同志是人事科樊科长。
樊科长一听周小安的来意,郑重地安排她坐在自己面前的椅子上,马上让分管人事档案的一位老同志去查找周振星这个人。
办公室的一位大姐手脚麻利地给周小安倒水,大家都友善又热qíng地跟她攀谈起来。
麦糠都紧缺的年代,一袋玉米面的价值不言而喻,那是能解一家人燃眉之急甚至能救命的东西。
看周小安破旧的穿着和瘦弱的身体,甚至还带着这么重的伤,能毫不犹豫地把这些粮食送回来,就更加让人觉得敬佩和难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