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朋友和爱好最能看出他的xing格和品质来,这可比人们口中泛泛的评价真实多了。
周阅海觉得今天的三和面野菜包子里有好多渣滓,怎么都咽不下去,好半天才忍住皱眉的冲动,“不知道。你还想知道什么,我好好打听一下再告诉你。”
周小安一点不客气,“那您尽量打听仔细一点!”
周阅海再不想听她说这个话题了,“小全是不是要回来了?回来住家里还是学校?”
周小安马上被转移了注意力,开始计划周小全回来的事。
周阅海一边引导她多说一点,一边努力回想李志勇这个人。
印象里是个严谨认真的人,从基层部队考上军校短期进修班,业务水平很高,立过两次三等功,话不多却言之有物,军分区参谋长曾经在周阅海面前夸奖过他好几次。
是个人才,但……周阅海看看周小安无忧无虑的笑脸,心里又开始烦躁,虽说是个不错的人,但也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怎么就入了周小安的眼呢?
周小安对周阅海的烦躁毫不知qíng,她觉得把这事儿jiāo给他打听就准没错了,跟沈玫打包票,“包在我小叔身上!他肯定能把一八五打听个清清楚楚!”
可过了一天沈玫就蔫吧了,“一八五走了!他以前写过几篇战史的文章,军区文史馆要整理这方面的资料,把他借调去了,至少得一个月能回来!”(未完待续。)
第三一四章 意见
周小安却觉得这是好事,“正好我们用这一个月好好打听一下!”
这段时间不长不短正好,既能拉开一点距离,也不会让感qíng冷却。如果他俩能成,这是感qíng发酵期,以后感qíng会更加深厚。
如果有问题,分开了也能看得清楚一点。
周阅海也把李志勇的qíng况调查得清清楚楚,不止是年龄家庭这些基本qíng况,在部队的表现,所有的奖惩记录,甚至参军前的qíng况都从政工科调阅了资料,查了个彻彻底底。
总体来说没有任何出格的地方,家在苏北农村,贫农成分,根正苗红,从底层一步一步靠个人努力升上来的优秀军官。
没有犯过错误,立过两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在军区报上发表过几篇很有影响的文章,不出意外的话以后会一直留在部队做文职工作。
虽然档案很漂亮,可周阅海也没看出他有任何出彩的地方。
至少以周阅海的标准来看,这个李志勇没有任何能让周小安另眼相看的地方。
连长相都一般。只能说个子还算高,五官端正而已。
爱美的人总会多注意一下别人的外貌的,周阅海并不觉得周小安这样做是所谓的肤浅,反而觉得她很聪明,外表是内心的体现,一个邋里邋遢的人会有什么生活品味?
只会把跟他一起生活的人带入凡是将就妥协的无奈之中。
可这些在周小安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贫农成分啊?太好了!”
周阅海很委婉地给她解释,“是苏北贫困县的农村,赤贫。”
周小安根本就没往心里去,这个年代的农村可不都穷,“家里有两个哥哥两个妹妹,一个寡母。”
周阅海接着解释,“他父亲早逝,是母亲养大兄妹五个。”这样的母亲可能会不大好相处。
周小安毕竟年龄和阅历有限,还是没往深处想,“呀,还立过一次二等功两次三等功!”
周阅海的手指在桌子上轻轻动了动,忍住没对那几次立功说什么。
这小丫头一向对这些感兴趣,他满满一抽屉的军功章,改天让她去整理一下好了。
周小安继续感兴趣地研究李志勇的履历,“还上过军校!”
周阅海终于有话说了,“是短期进修班,不算正经军校。”
周小安看完表示很满意,“小叔,那一八五,不是,李志勇以后能稳定地留在沛州军分区工作吗?”
能不能留在沛州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如果他要转业回老家,沈玫跟过去举目无亲的,又是一个贫困县城,生活质量肯定会下降很多。
周阅海扫了一眼李志勇身高那一栏,觉得那几个字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这要看具体qíng况,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只要部队有需要,他随时都可能去任何地方。”
虽然文职人员这种qíng况不多,可也不是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