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部长更觉得周小玲懂事又知道感恩,对她的印象更好了。
两人相谈甚欢,带着满心喜悦热qíng地跟来往的熟人打着招呼,很快来到厂委大办公室门口。
刘厂长和几位副厂长竟然也聚集在大办公室里,周围围了大半个二楼的工作人员,都在对着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说说笑笑。
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旁边还站着几位一线工人,脸上也都带着兴奋和喜悦。
人事科的两位科长也都在厂委大办公室,姜部长带着周小玲满脸笑容地走进去,一一跟大家打过招呼。
“都看着报纸了?我也看了!还打算这周六的政治学习上给后勤部所有人员都念一遍,让大家好好学习学习周小玲同志的先进事迹!”
周小玲也赶紧表态,“成绩不是我一个人做出来的,要感谢领导对我的培养和信任,还有同志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以后一定会踏实工作,积极表现,争取做出新成绩!”
整个厂委办公室有一瞬间的寂静,大家脸上都带上了茫然,好像并不知道这两人没头没脑的在说什么。
还是人事科的卢亚华科长最先反应过来,“周小玲同志是个好同志,你的先进事迹确实值得大家学习,我这次找你来就是要谈谈这件事,我们去人事科谈吧。”
说着就站起身来领着周小玲和姜部长回人事科。
虽然卢科长接话接得很自然,可周小玲和姜部长都发现了不对劲,好像大家说得并不是周小玲上报纸的事!
姜部长拿起卢科长放下的报纸,一下就看到了上面的排头,《b省工人日报》,并不是刊登周小玲先进事迹的《沛州日报》!
而在重要版面占了半个版面的那篇长篇通讯当然也不是写周小玲的,而是写厂里炼钢车间千日无事故的,下面的署名是“本报特约通讯员沛州钢铁厂周小安”!
也就是说厂部过节一样欢喜的气氛跟他们没关系!他们进来说的那一通没头没脑的话丢了大人了!
姜部长的脸一下通红,而同样看明白了的周小玲的脸却瞬间白得没有一丝血色。
在厂部所有gān部面前丢了这么大的人,真是太难堪太尴尬了!
正在他们不知道如何化解尴尬的时候,牛大姐从外面回来了,手里还拉着周小安,后面跟着沈玫。
牛大姐的大嗓门一进门就响起来了,“刘厂长,我和小沈把小周给揪回来了!她呀,还不知道自己的文章今天发表了呢!还泡在炼钢车间采访老工人呢!”
然后又笑得非常开心,“我把她写得给咱炼钢车间的一线工人念了一遍,大家都拍着手叫好!说就得咱自己家人写,才能写得这么实在,把咱炼钢工人的苦和乐都写出来了!这才是咱钢铁工人真正的jīng神面貌!
大家都说以后让小周多给咱写点这样的文章!还让我带话,说感谢厂里给咱自己培养出了一个这么优秀的大记者!这才是真替咱工人说话呢!”
牛大姐越说越开心,“我呀,是费了好大劲才把咱们小周给抢回来的!一线工人都不让她走,都表示让她随便问,以后随时去车间,他们欢迎得不得了!她让怎么配合就怎么配合!”(未完待续。)
第三七一章 利用
牛大姐说得眉飞色舞,大家听得心cháo澎湃,都对周小安露出赞许鼓励的笑容,几位厂领导也纷纷鼓励她。
“小周,以后采访上有需要尽管提!厂里肯定全力支持!”
“小周,你给咱们厂争光了!咱们周六政治学习,组织全厂gān部学习你的文章!”
“小周,刚成为通讯员,
第一篇文章就在这么重要的位置发了这么长一篇!真给咱们厂争脸!”
对此管生产的郑副厂长最有感触,虽然到地方快十年了,还是保留着部队的说话习惯,一张嘴就中气十足。
“小周,好好gān!争取让咱们厂在省报上多露露脸!这可比咱们费老鼻子劲去求市里给咱们做宣传影响大多了!
奶奶个熊地!咱把那些记者当祖宗供着人家还不愿意来,来了也就在报纸旮旯发个小豆腐块儿糊弄人!现在咱厂自己有通讯员了!不用他们那些鼻孔朝天的来指手画脚了!”
郑副厂长哈哈大笑,把报纸抖得哗啦哗啦响,招呼沈玫,“小沈,咱们把报纸贴到公告栏去!食堂,大门口,都贴上!让大伙都跟着高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