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时光俏_作者:姣姣如卿(67)

  收拾周小玲是必须的,可不会占据他们生活的主要部分。他们还得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呢,才没那个jīng力去跟周小玲làng费。

  如果放在几十年以后,周小玲肯定是一个公关天才。

  即使闹成那样,她也能暂时安抚住全家,继续好好过她的日子。甚至王腊梅还偷偷给她单独做了一碗没添加任何糠皮的玉米面粥。

  周小安不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周小玲在周家的好人缘和好形象不是一本笔记本就能彻底破坏掉的。

  只要利益冲突在,任她巧舌如簧演技一流,周小安也能轻而易举地一次又一次挑起矛盾,让周小玲次次吃瘪。

  谁都不是傻瓜,你要抢人家碗里的饭,兜里的钱,仅凭一张嘴又能把人哄得住多久呢?

  第二天是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外面下起了小雪粒子,明天就是除夕了,周小安看看灰蒙蒙的天空,觉得二叔公年前可能不会来了。可片刻之后,二叔公就风尘仆仆地进了门。

  作者的话:

  大家对小安的年龄可能有点糊涂,怪姣姣没jiāo代清楚。

  小安现在十九岁,这个年代都算虚岁,马上要过年了,过了年她就二十岁了。

  安安穿过来的时候刚过了十七岁生日,所以当安安变成小安以后,她生理年龄是十九岁,心理年龄是十七岁。

  至于周小玲,她比小安小一岁,所以文中说她马上十九岁了。

  第三十八章 疑惑

  认真算起来,二叔公跟周大海兄弟已经出了五服,并不算是多亲近的长辈了。

  但他解放前做了周氏族人二十多年的族长,解放后王腊梅又每年都回老家去给他拜年,跟他的关系算是比较亲近的。

  二叔公穿着一套黑色土布棉衣,肩头和膝盖都打着补丁,针脚细密,gān净整齐。腰上缠着一圈粗布腰带,背着一个瘪瘪的大布搭连。快六十岁的老人了,腰身挺拔,双目有神,坐在那里自然就带上了一股威严之气。

  “大海家的,你这话是啥意思?”

  王腊梅一改平日风风火火粗门大嗓的作风,规规矩矩地坐在二叔公下手边,尽量轻声细语地说话,“二叔,我真不知道这电报是怎么回事,我没发啥电报啊!”

  让二叔公来拿粮?她拼死拼活地忙活,周家、王家两大家子二十多口人才勉qiáng吃上糠菜团子,哪有粮食给别人?!

  二叔公从搭连里掏出那张电报纸,拍到了王腊梅面前,“你看看,这还是个加急的!公社王gān事大半夜敲门给送来的!我周秉贤现在不是族长了,可也不是要饭的!还能空口白牙来讹粮?!”

  王腊梅不识字,也不去看那电报纸,虽然急得直搓手,可也学不来别的女人一着急就抹眼泪的作派,只能硬帮帮地否认:

  “二叔,我是真不知道咋回事!家里就老大的粮食指标多点,一个月也只有四十二斤,可他得下井,那是一个闪失就要命的活计啊!谁也不敢动他那份粮。

  剩下的都不下井,我一个月才二十一斤指标,老二也才三十斤,就这还得是粮店卖啥买啥,现在库底粮都买不着,都是糠皮子、地瓜gān,每顿饭数着米粒儿下锅,也只能勉qiáng对付个饿不死……”

  二叔公拿着烟袋锅子梆梆梆地在桌子上磕着烟灰,qiáng硬地打断了王腊梅的哭穷。

  “大海家的,我听说这没城里户口,国家也不给发粮食,你们家人人有粮食指标都要饿死了,你妈他们那一大家子在城里这日子可咋过?”

  王腊梅的底气更弱了,“二叔,我兄弟是咱矿上正式工人,一个月有四十二斤粮食指标呢,我大侄子也在矿上当五七工,一天有四毛六的工资,一家子俭省点花,也够了……”

  二叔公吧哒吧哒地抽着烟袋,眉眼笼罩在一片青烟中,什么都没说,王腊梅说着说着,自己就说不下去了。

  这个时候五七工制度还没那么完善,够不够,四毛六,五七工是给矿上gān边角活的,有活的时候无论啥活,一天就四毛六的工资,没活就在家待着,一分钱工资没有。

  就这样,矿上那些没城里户口的家属还抢破脑袋地要去gān。王锁柱gān满一个月活也才十几块钱,挣得勉qiáng够自己糊口,想养活老婆孩子根本不可能。

  这话不用说出来,王腊梅明白,当过族长比一般农民有见识的二叔公也明白。

  就算王腊梅狡辩,说娘家靠着兄弟和侄子能养活一大家子人,那他们家这么多人挣工资领供应粮,就更得有赢余了,刚才跟二叔公哭的穷就是假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