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还不让我吃饱!说丫头片子不饿死就不错了!”
小孩子是最诚实的,好与不好他们对比一下就知道了。现在家里的四个孩子都特别不愿意让奶奶做饭,每天饭桌上都撅嘴抗议。
连田大毛都尝到了自己当家的甜头,不止饭桌上能吃得好一些,偶尔还能去买包劳动牌香烟过过瘾。
所以这次田老太再拉拢都没用了,全家都站在了周小贤这边。
周小贤非常满足,“让老梆子当家去!她也当不几天了!这个月她把细粮都给四毛带饭了,等到月末,全家一口细粮没吃,就这么没了,看她咋jiāo代!孩子他爸和孩子们以前能容她,这回可不行!”
所以她要来医院,田老太和田四毛怎么挑唆,二华和二丽两个都高高兴兴地陪她来了。
至于大华和大丽,“孩子大了,脸皮薄,抹不开面儿过来。”
上回周小安和周小全可是当着大家的面说不认他们了。
他们来不来都无所谓,周小安根本就不在乎,但东西却绝对不能给周小贤往回带了。
让二华和二丽吃了饼gān和苹果,又给他们一人吃了两个大ròu包子就让他们回去了。
两个小的心满意足,嚷嚷着以后还要来看二姨,周小贤再惦记家里那两个大的也不好说什么,只能带着他们走了。
周阅海笑着问周小安,“你这么帮周小贤她知道吗?”(未完待续。)
第四三三章 诚意
周小安歪头想了想笑了,“举手之劳,不足挂齿!”
她确实是在帮周小贤,不给她往回拿东西也是有用意的。
拿回去给了田老太太,那还是跟以前一样,让她拿他们的东西去收买人心,对周小贤在家里的地位一点帮助没有。
就是不给田老太,吃了她的东西田大毛和大华、大丽也会认为是理所当然,不但不领qíng,还得认为他们周家人是纸老虎,更不当一回事了。
现在必须得让他们认清楚跟谁好才是最有利的!
当然,这几个要贴过来周小安也不会搭理,她只是要让他们知道,向周小贤靠拢日子才会过得好。
所以才会让二华和二丽吃个肚子滚圆回家。让家里那几个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是差距。
人不会对自己轻易得到的东西珍惜,却会对身边的人拥有而自己错失了的追悔莫及。
而且二华和二丽两个孩子年纪小,心思单纯,她这个二姨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就跟她亲近,以后还是可以看qíng况跟他们相处一下的。
周小安是真心希望周小贤的日子能过得好一点。
她是这个时代最普通的姐姐,qíng感粗糙自顾不暇,还有自己的小自私和小算计,可她对周小安这个妹妹有一份真心。
在她住院、离婚这些别人避之唯恐不及怕被连累的事上,她都急慌慌地跑来,替她着急,给她出主意,无论是不是真的帮上忙了,她都感激。
过了一天,二丽放学的时候偷跑过来,给周小安带了一把揉得几乎要烂了的桑葚,“二姨,你生病了,给你吃。”
虽然她自己馋得眼睛几乎挪不开,还是很坚决地把桑葚都塞给了周小安,然后珍惜地舔自己手上的汁液。
他们去乡下学农,她跟另一个孩子掉到水里,差点淹死,生产队长为了给他们压惊,才一人给了这么一小把,她自己只吃了一小半,就都带回来给周小安了。
这个吃糠咽菜的年代,普通人家的孩子几年都见不到一点水果,一小把桑葚对他们来说是珍惜得不能再珍惜的零食了。
小孩子不懂事,能人云亦云地一句话把人伤透,可他们也知道谁对她好,会用最质朴真诚的方式回报。
周小安留二丽好好吃了一顿饭,九岁的小女孩一顿吃了一大碗牛ròu面和两个大ròu包子,要不是怕她撑着,可能还可以再吃。
过来看周小安的大董小董顺便把二丽送回去,建新却留了下来,考虑了半天跟周小安讲了一个小妞妞的趣事。
小妞妞已经上托儿所一年多了,身体越来越好,鬼心眼儿也多了起来,经常会gān一些让人忍俊不禁的事。
“把幼儿园发的饼gān给我剩回来半块,非让我吃,然后就等着我给她做糖jī蛋,不做她就一副理直气壮地我亏欠了她样子。”
四岁的小妞妞都知道用一小块饼gān换糖jī蛋,九岁的二丽当然知道拿桑葚换一顿饱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