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时光俏_作者:姣姣如卿(74)

  周小安帮他把包子用油纸包好,看他满足地藏到怀里,像揣着一份巨额财富般满足。

  火车很快来了,周小安被周小全和二叔公护在中间,几乎是被人群拥上了火车。

  火车上的椅子都是木条钉的,跟公园里的木头长椅差不多,格局倒是跟现代绿皮车的硬座一样,两张椅子中间一个小桌子,大家面对面坐在一起。

  三个人好容易在拥挤的车厢里安顿好,周小安一眼就看到了对面一个小伙子手里的饭盒。

  饭盒里是白生生的热面条,上面还有一个荷包蛋!而隔壁一个穿着工装棉袄的大叔,饭盒里竟然是冒着热气的大米饭和炒白菜!

  周小安一下想起来,爷爷曾经说过,有一次他带大伯父坐火车,大伯父那时候才十二岁,一个人就吃了五份白面条!

  那么困难的年代,能让孩子敞开了吃一顿白面条,是因为这时候火车上的饭菜不要粮票!

  现在任何人出门都必须有单位或者政府部门的介绍信,没有正当理由国家并不允许随意走动,所以出门的人并不多,只是车次少,看着拥挤而已。

  而列车上的粮油供给是国家特批的,并不跟居民粮食供应属于一个系统,所以火车上才能这么容易吃到细粮!

  周小安站起来观察了一下,正是午饭时间,整个车厢里却只有三、四个人端着饭盒在吃热乎饭菜,大多数人都是啃自带的gān粮。

  可见即使不要粮票,大多数人也舍不得去餐车吃饭的钱。

  看吃热饭那几个人的穿着,都是中山装或者整齐gān净的工装,有一个还穿着军大衣,身上都是一个补丁没有,一看经济条件就非常不错。

  这时候坐火车是按身份卖票的,普通工农群众只能坐硬座,卧铺车厢只卖给gān部,十三级以上的高gān才能买软卧。身份不够有多少钱都得挤乱哄哄的硬座。

  周小安马上带着周小全去餐车,现在火车上还没有推着车进车厢卖饭的服务,要吃饭就得自己去餐车买。

  餐车买饭的人也不多,周小安一进去,就看一个列车员推着餐车从另一边的门进来,原来卧铺车厢是有列车员专门过去卖饭的。

  不用排队,姐弟俩直接过去窗口打饭,白米饭四毛钱一份,一份二两,加菜另算,炒白菜两毛,炒粉条三毛五,酸菜炒ròu七毛五,红烧ròu两块二。

  面条也是四毛钱二两,加一个荷包蛋三毛,还有三和面的馒头,三毛一个,ròu包子四毛一个,都比外面饭店的价格贵,却都不收粮票!

  冬天好存放,多买几份打掩护,就不愁过年没好吃的了!

  周小安拿出十块钱豪慡地拍到窗口,“师傅,我要七份米饭两份面条两份红烧ròu一个炒白菜一个酸菜炒ròu再来十个馒头!”

  坐在窗口里的大师傅眼睛都不抬,拿长把大勺子铛铛敲窗框,周小安一看,傻眼了,上面挂个大牌子,写着“每人限量打主食两份菜一份”。

  现在赚得少,花销更小,谁都不是傻子,火车上一份饭菜的价格虽然差不多是国营饭店的两倍,可不收粮票,那可比黑市便宜得多了!归根到底,现在粮票才是硬通货,比钱金贵!

  周小安只能蔫巴巴地抽回七块钱,“那给我两份米饭一份红烧ròu好了。”

  大师傅还是不搭理她,又铛铛地敲另一边的窗框,又一块牌子,“自带饭盒”。

  姐弟俩兴冲冲地跑来,只能哒拉着耳朵回去了。

  周小安走到一半就不走了,她不甘心!

  没饭盒就不能吃饭了?大伯父一个人能吃上五份面条,她也一样能!

  还有五分钟到青山县车站的时候,餐车忽然涌进来十几个买饭的乘客,除了前面两个来过的姐弟买了饭菜之外,剩下的都只买两份主食。

  大师傅一边打饭一边观察,直到最后一个打完,他才看明白,一半以上的乘客手里的饭盒是用几层油纸叠出来的纸盒子!

  火车慢慢减速,已经能看到覆着一层薄雪的青山县站台了,跟餐车隔着两节车厢的车厢连接处,刚刚买饭的人又排着队jiāo饭。

  周小全端着纸箱子往里放,纸盒子装的就直接摞里,饭盒装的倒到事先准备好的纸盒子里。

  他收一个,周小安就给送饭的人几块冰糖。

  餐车的大师傅呆呆想了一会儿,忽然一拍光秃秃的大脑袋,“奶奶个熊地!让两个小兔崽子给骗了!”

  可是火车已经拉响气笛离开离青山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