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时光俏_作者:姣姣如卿(76)

  当然撑不住,所以很多人家都是中午来把一天的饭都打回去,一天只吃一顿。

  有了上次吃糠菜团子的经验,周小安端起粥碗先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口。

  味道太奇怪了!五官几乎都皱在了一起,满嘴的渣滓还是咽不下去。周小安一狠心,硬吞了进去,呛得直咳嗽。

  周小全赶紧给她端水,这小孩从小吃各种菜团子、糠皮粥,适应能力比周小安qiáng不少,虽然觉得难吃,还不至于把自己呛着。

  “姐,你别吃这个了,馒头你都吃了吧。”

  周小安摇头,在碗里多倒了点水,硬是憋着气喝下去大半碗。

  什么事都在习惯,多经历几次就好了,她既然来到这儿了,就得学着适应。

  姐弟俩吃完饭,开始计划以后大半个月的生活。

  他们带来的红薯gān二叔公留了五斤熟的给老人孩子,剩下的都jiāo到大食堂了。这些东西,按食堂的标准十个人吃一个月都多,所以不用担心吃饭问题。

  在火车上买的细粮和周小安带的包子昨天晚上周小全就让二叔婆拿到外面冻起来了,留着除夕和过年这几天家里人打牙祭。

  周小安偷偷往里又夹带了一些,他们五口人再加上二叔公的几个孙子、孙女吃个三五顿应该没问题。

  “我以后上午在家看书,下午去捡柴火,咱这屋没炉子,得把炕烧热乎点,要不你病也养不好。我问二叔公了,村外二里地就是小山,去年天旱,有不少死树,砍柴火可方便了。”

  周小全是个考虑周到的小孩,转一圈就发现家家的柴火垛都很小,一来是大家都在大食堂吃饭,用不了那么多,二来,也是最主要的,壮劳力都拉去修梯田了,家里剩下的老弱病残饿得没力气,根本砍不动柴火。

  他不想让姐姐挨冻,更不想占三个老人的便宜,早就计划好了自己去打柴。

  “二叔婆和太婆去生产队大院纺线去了,村里不上工地的女人都去那gān活,过年也不休息,要过革命化的chūn节。等你好点了,我带你去看热闹,上百辆纺车在那转,可好玩儿了!”

  周小全兴致勃勃地计划了半天,眼睛黑黑亮亮地看着姐姐,“姐,你放心吧!我能照顾好你!”

  第四十四章 安顿

  周小安摸摸弟弟头上短短的头发茬,笑得温柔极了,“你已经把姐照顾得很好了!你看,我现在都饭来张口了!”

  周小全笑得更加灿烂,“那我再让你衣来伸手!”

  说着就去翻柜子,变戏法般从里面拿出一套蓝色咔叽布的列宁服,展开来放到周小安面前。

  周小安这才想起来,她在街道手工合作社做的衣服还没拿回来呢!

  “昨天我在小街等你们,手工合作社的大娘叫我给你拿回来的,说她早就想给你送去了,咱家这几天太乱,她也不好意思去。”这几天倒是有不少邻居借故去他们家,基本都是看热闹的,估计大娘是不想让人误会。

  周小安看着衣服手肘、膝盖、屁股上整整齐齐六块大补丁,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

  衣服金贵,穷人家几年能做一件就不错了,就怕磨坏了,新衣服就会在容易磨损的地方打上补丁。

  不止衣服,就是买双新袜子,也要在脚跟和脚尖上补上补丁再穿。

  手工合作社可没有给人打补丁的服务,就是顾客要求给打,也得自己拿布料,这是大娘看周小安可怜,这么大的姑娘了,做套衣裳还给打成重伤,拼拼凑凑找了块大的布角给她补上的。

  周小安看着颜色跟衣服非常相近、针脚细密整齐的补丁,深吸一口气,“拿剪刀,都拆了。”

  不是她不知道领qíng,是她怎么都接受不了新衣服眨眼就变成破衣服的转变。

  周小全不懂女孩子这些心思,但非常听话,让拆就马上动手,一边小心翼翼地拆线,一边问姐姐带来的东西怎么办。

  昨天晚上他们的行李直接就放到西屋了,都是他一个人收拾的,看到里面那么多吃的,小孩儿赶紧收好了,谁都没让看见。

  “玉米面给二叔婆,让她加到从食堂打回来的粥里再煮煮,咱们也能跟着吃。”喝半个月糙根树皮粥,他们姐弟俩谁都别想养身体了。

  “那包地瓜gān留着给咱俩当零食,油茶面留一半咱们自己吃,剩下的跟白糖一起给太婆,饼gān给大哥、二哥家的孩子。”

  周小全听姐姐分配,说一句他点一下头,还能提意见,“姐,烧jī不好jiāo代,咱不能拿出去。二叔公可不好糊弄,昨天咱们买饭他老人家没看见都猜个差不多。